100%
阅读:186回复:0
大城市和小城市5rfad4gw今年春节,有个关于城市大小之辩的帖子被疯狂转发。 一个叫王远成的男子回顾,他大学毕业时来到上海,月薪只有1500元,9个人合租一套房子,他生活得困窘但不狼狈,那时的他,像一个永动机一般充满活力。他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他持续加薪,和能够与自己相濡以沫的女孩相恋,他也喜欢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各种便利,他说:那是一个神奇的城市。 后来因为母亲得了肺癌,他不得不离开他所爱的城市和女孩,回到家乡乌鲁木齐。父母帮他找了个事业编制的工作,他们家有几套房子。可是,待得越久,他就越憎恨那种固态的、混吃等死的日子。三线城市人际关系暧昧复杂,待得并不舒服,他怀念上海,他说一定要回去。 有位上海作家转发这个长微博时加了一句不敢来大城市拼命,就只能在小城市等死;另一位作家写了条微博说她不喜欢大城市,就喜欢在小地方待着,打拼其实是内心自卑、迫切需要外界认同的表现。我不由扪心自问,单就我自己而言,小城市真的更可爱一点吗? 显然不是。 1998年,我在家乡小城找不到工作。这首先是我读的学校不够过硬我初中时开始发表文章,便开始自以为是地偏起科来,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但我的要求也不高,暂且在某个文化单位当个临时工也可以,我们那儿很多没读过什么书的年轻人都是这样解决工作的,当然,我也得承认,这是大院子女的惯性思维。 这个大院,跟王朔、冯小刚他们的大院没法比,不过是小城的市委家属院而已。我父亲是个正科级干部,我后来才明白,像他这种主任科员没有实权,也没有优势可言。 但我从小就在市委办公大楼里出没,叔叔伯伯们都知道我写文章,热情地喊我大才女。这种虚假的繁荣,使我在读书时曾抱有一种幻想。可是,当我站到他们面前,不管那些叔叔伯伯是文化局的,还是文联的,笑容依旧,只是大才女的称呼变成了一串熟练的哈哈哈,然后,看看天,看看手表,找个理由,顺利地金蝉脱壳了。 能以哈哈应对,还算客气。我又去见一位更熟悉的伯伯,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他在某文化单位任要职,曾激赏我的某篇文章,我对他抱以更多的希望。但在他家的客厅里,他的脸色冰冷如铁,他说:你说你会写文章,可我手下的每一个人都会写。我在没有被他的脸色击垮之前,勉强念出来之前准备好的最后一句台词:你给我个机会让我试试吧。他说:那是不可能的。 在那些日子里,我每晚都不能入睡,小城的夜寂静如井底,把心沁得凉。我怀疑自己这辈子都找不到工作了,想起小时候上学时经过的那条巷子,那里是小城的贫民窟,一排黑乎乎的小屋,经过时可以看见居民在里面刷牙、洗脸、吃饭,以及站在床上穿衣服,我想,那也许就是我的将来。 我知道读者可能会指责我,为什么只愿意去文化单位工作呢?世上有那么多条路。怎么说呢,电影《东邪西》里有句台词,说一个人要是学了点武艺,会点刀法,其实是件很麻烦的事儿,你就不愿意种地了,也做不好工了,世上很多事情都做不来了。这话很有道理,以我为例,我写了几篇文章,在《散文》《随笔》《萌芽》,还有《人民日报》上发表过,也觉得有很多工作不适合我了。 想过要离开,去别的地方,再也不回来,死在外面都不回来了。许多人年轻时,对家乡都有这种怨气吧,鲁迅写绍兴,也殊无好感,可能是因为,撇开在父母羽翼呵护下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们与家乡零距离接触的那南京白癜风几年,正好是我们最弱小的时候,受伤在所难免,结怨就理所当然。 但是我一时没有离开的机缘,倒是有一天,一家民企的一个工作人员来找我,问:你愿意到公司上班吗?我以前并不认识他,他是个资深文青。 那是小城里最大的民企,有酒店也有商场,我说愿意去看看。于是他带我去见那家民企的董事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介绍长。董事长是个看上去精明强干的男人,我忘了他问了我些什么,印象深的只有一点,他说之前那个工作人员已经把我的文章都复印了,他这几天一直放在床头看。 我如遇知音,第二天就上了班。一个文友闻讯前来阻止我,说:你到那里能干啥?小城不缺一个端茶倒水的小职员,你肯定不是干这个的。这话听了很受用,我却也只能一笑了之。事实上,虽然有所谓知音的铺垫,在那家公司,确实也只能干个端茶倒水的活,以及每天早上和大伙儿一起打扫董事长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告诉我,擦那张大大的老板桌,一定要一鼓作气,从这头擦到那头,不能停顿,否则会留下不显眼的污渍。 有时也陪董事长参加宴会,华丽的厅堂,冠盖云集,小城里的各界名流,在酒桌上说着他们的笑话,觥筹交错。而我是无措的,无措到以我的记忆力,居然记不起宴席上的任何一个细节,记得的是董事长对我不会说话、不会敬酒的不满,以及整个公司对我不能够掌握同时帮董事长拎包和拿茶杯技巧的善意取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