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15楼#
发布于:2010-08-29 14:19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7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解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就其作为资源配置方式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选项ABCD四个方面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注意,本题还可以以题干为基础,变换备选项命制辨析题。
  2.ABCD
  [考点点拨]本题所考知识点:企业作为市场活动主体的特征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8页知识点二、1.企业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
  [解析] 在市场经济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固有的竞争规律和优胜劣汰法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直接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性经营活动,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是企业作为市场活动主体的特征。所以选项A.B.C.D都正确。
  3.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8页知识点一、2.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解析]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把握这个知识点主要是要理解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所以A不正确,应选BCD。
  4.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8页知识点一、2.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解析]这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它表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所以A是不对的。市场调节根源于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客观存在,和计划调节一样都是经济手段,可以共存与互补,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5.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点。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8页知识点一、2.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解析] 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相结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ABCD是市场机制调节自身的弱点。如果此题改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弱点缺陷为”,则有:对微观经济活动中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难以发挥作用;计划脱离实际;动力不足、效率低等。
  6.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9页知识点二、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解析] 市场经济在其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种企业制度,即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一般来说,前两种规模都比较小,现代市场经济中,大中型企业都采取公司制形式,公司制有多种形式,其中主要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7.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9页知识点二、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解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它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十六字”,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个知识点在1996年、1998年曾以不定项选择题形式考过,今后仍是考查的重点。
  8.A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有关现代企业制度的知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9页知识点二、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解析] 这道不定项选择题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知识点有关内容命制的一道知识性试题,考查考生对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者权益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出资者作为股东可以领取股息收入,即享有资产受益权。出资者作为股东还可以参加股东大会;作为大股东,还可以参加董事会,享有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力。也就是说出资者的所有权益也包括选项A.B.D的三项权力,所以ABD是正确选项。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的,“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选项C属于企业拥有的法人财产权的具体内容,所以不符合题意要求。
  9.CD
  [考点点拨]本题所考知识点: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9页知识点二、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解析] A、B两个选项指的是两种基本企业制度C、D两项才是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都是公司制,特别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两种典型形式。
  10.BCD
  [考点点拨]本题实际上考查的知识点是企业和政府的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9页知识点二、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解析] 在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市长代表政府对企业往往是发号施令,是直接对企业管理与命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长作为政府的代表,他对企业的管理以宏观调控为主,主要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经济手段管理企业,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也逐渐扩大,但并不意味着企业与市长已没有关系,因此A不选。
  11.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的意义。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0页知识点三、1.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解析] 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条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是实现市场机制功能的前提;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条件;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条件。选项A、B、C、D是其重要性的具体表现。
  12.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2页知识点四、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解析]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和具体任务。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从根本上说要服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选项ABCD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化,答案全部正确。
  13.A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是否能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2页知识点四、3.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解析]该题的解题思路应从间接调控与直接调控的比较中来把握间接调控具有的特征。直接调控的特征是:在调控方式上,以指令性计划为主;在调控手段上,以行政手段为主。由这两方面的特征决定,直接调控必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间接调控的特征是:在调控方式上,是以指导性计划为主;在调控手段上,是以各种经济手段为主,并且把法律规范、信息指导作为调控的重要手段。这时的行政手段已不再作为主要手段,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行政手段,而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才采用的一种调节手段。根据上述的比较,就能够准确地从各选项中选出国家对经济活动实行间接调控具有的特征。
  一部分考生可能会选择干扰项D。这说明他们对间接调控与行政手段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间接调控与直接调控的区别是在于行政手段已不再是主要的调控手段,即由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经济手段为主。因此,间接调控并不完全与行政手段对立,在间接调控的情况下,行政手段仍然是作为一种调节手段,但只限于必要的行政手段。所以,不能简单地一看到间接调控,就认为行政手段不再成为调节手段了。
  14.A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2页知识点四、3.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解析] 解题时要明确,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借助于价格、工资、利率、汇率、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通过对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的调节,来协调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经济杠杆是一种调节手段,它采取了价值形式,是进行间接调控的主要手段。D属于法律手段的范畴,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15.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的把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4页知识点五、2.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解析]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是:(1)社会保障政策要统一,管理要法制化;(2)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3)按照社会保障的不同类型确定其资金来源和保障方式,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办法应有区别;(4)提供社会互助;(5)发展商业性保险业,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B.C.D是正确选项,在这五项基本要求中,体现不出“个人自愿”这一要求,所以A是干扰项,排除。
  16.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4页知识点五、2.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解析]社会保障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系着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它一般由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几个方面组成,社会募捐不属于社会保障。
  17.A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和作用。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4页知识点五、2.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解析]ACD三个选项正确反映了题目的要求,A项是基本目标,C.D两项是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按劳分配原则要求不劳动者不得食,反对不劳而获。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要充分反映这一原则,真正体现效率优先。社会保障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在这个过程应尽量体现社会公平原则,这虽然和按劳分配原则相背离,但有利于社会安定。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16楼#
发布于:2010-08-29 14:19
  三、辨析题
  1.[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7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案要点]
  (1)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所以,市场经济的实行,意味着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这表现在:一是市场机制调节价格,二是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三是市场机制调节需求。这三方面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就使市场对资源配置真正起到基础性作用,从而表明实行了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共性:个人和企业等市场主体具有独立性;有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完备的经济法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的,因而具有特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是公有制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在公有制企业中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对国家职能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1页知识点四、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第112页知识点四、3.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答案要点](1)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能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是,它也有明显的弱点和消极作用,如自发性、滞后性和微观性等特点,因此,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2)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由社会主义国家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宏观经济调控,即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一是间接宏观经济调控,即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和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主要以间接调控为主。
  (3)国家在实行宏观调控的同时,也不排除采取一些具有强制性的命令、指示等行政手段,因为必要的行政手段可以保证法律、经济手段的正确实施或应付比较紧迫的状态,因而它是不可缺少的。
  3.[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市场经济与社会不良现象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8页知识点一、2.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答案要点](1)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有些确实是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因素所诱发,如见物不见人、见利忘义、拜金主义等;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予以纠正。
  (2)应该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腐败与市场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权钱交易行为,似乎是同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有关,但如果深入分析,就可以发现,权与钱实质上并非等价的东西,权与钱的交易也不是一种正常的市场交换行为;这些往往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市场机制尚未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结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成熟和机制健全并充分发挥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影响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和克服。
  4.[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市场和计划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8页知识点一、2.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答案要点](1)市场是资源配置方式。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及时准确地促进生产和需求的相互协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市场经济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也有缺陷,主要是它是“事后调节”,即市场经营者往往是在其产品生产后才收到市场信号,此时,往往容易造成损失。市场经济这种缺陷,需要依靠计划来纠正或弥补。
  (2)计划同市场一样也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事前调节”,能从许多方面弥补市场的缺陷,因而,计划对任何国家也是需要,计划的另一特点是“权威性,指导性,它由政府来执行更为合适。”
  (3)从市场与计划的特点和国内外经济实践来看,市场主要管理资源配置,政府要管计划是合适的,但是,应该指出政府管计划也是在管资源配置,但是,它是间接地,通过宏观的计划来指导资源配置。因而,确切地说,应该是政府主要管宏观调控。
  5.[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是否能掌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企业应有的基本关系,对我国原有经济体制中这方面弊端是否能正确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8页知识点二、1.企业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
  [答案要点]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的经济活动中,既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又负责经济的调控扮演“裁判员”的角色,这是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重大弊端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运动员”;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承担宏观调控的职能,当市场经济活动的“裁判员”。政府一般不应直接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充当“运动员”的角色。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改变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经济活动中的双重身份,是增强企业活力,搞好宏观调控的关键。
  四、分析题
  1.[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价值规律及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9页知识点二、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答案要点](1)邯钢在内部管理改革中,改变过去严重背离市场的作法,采取“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方法,遵循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要求;尊重市场,努力使本企业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邯钢经营的成功在于:注重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注重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3)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效果表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树立市场观念,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成本,提高活劳动的生产效率,努力减少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这些都具有普遍意义。推广邯钢经验,使广大企业普遍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同量的社会总劳动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手段和作用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2页知识点四、3.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答案要点](1)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制约有效需求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造成我国出口下降;也有国内生产过剩,缺乏投资热点,居民收入增长不快等问题,造成投资不旺,消费不振。当前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全面的需求不足,因此必须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实施综合性的对策。
  (2)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国债发行,扩大政府投资,同时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扩大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放宽投资领域,积极启动和引导民间投资,保持投资需求的较快增长。
  (3)通过提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等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水平,增加公职人员的工资,相应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等措施,调整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政策,刺激消费需求。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17楼#
发布于:2010-08-29 14:19
第七章红宝书配套习题
 一、单选题
  1.经济全球化是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趋势
  B.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
  C. 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D.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的客观趋势
  2.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C.跨国公司 D.主权国家
  3. 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条件是
  A. 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
  B. 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C. 各国相互依存的加深
  D.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不同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是
  A.世界经济的信息化
  B.世界经济的市场化
  C.世界经济的自由化
  D.国际分工进入一个新阶段
  2.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A.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B.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额
  D.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3.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区别是
  A.全球化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
  B.全球化是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基础的
  C.全球化是以水平型国际分工为基础的
  D.全球化时期对外经济交流的联合方式是全方位的
  4. 我们需要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全球化应该是
  A.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
  B.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C.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D.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由于
  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C.资本输出的需要D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
  三、辨析题
  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四、分析题
  1.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学知识分析关于跨国公司的一组材料:
  材料1
  据联合国贸易会议公布的数字,全球跨国公司目前有6.3万家,年销售额超过14亿美元,近乎是全球出口的两倍。它们控制了近一半的全球产出、60%的世界贸易、70%的技术转让和90%的国际直接投资。去年,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万亿美元,而其中2/3又被用于跨国购并。
  贸易的全球化体现在贸易额在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与日俱增。8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额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增长速度。1980年全球贸易额约占世界总产值的1/6,预计2020年将占一半左右。2000年,全球商品贸易总额已达6.2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达到1.4亿美元。
  材料2
  据外电报道,在最近10年中,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功地按照其利益在世界范围内推行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即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这种变化彻底改变了拉丁美洲地区企业的产权结构。同时,它还明显地扩大了拉美国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差距。
  材料3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实力和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控制地位,千方百计地要使国际经济规则的制订为其利益服务,有的国家甚至试图以此建立新的经济霸权,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订。在建立国际经济秩序和制订国际经济规则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应团结一致,求同存异,努力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分享更多成果,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创造条件。
  材料4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去年4月发表了《千年报告》。该报告谈及全球化问题,他认为:“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异。……更广义地说,全球化对许多人意味着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无法预测的力量的伤害,这些力量有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造成经济不稳和社会失调。……甚至在最强大的国家,人们不知道谁是主宰,为自己的工作而担忧,并担心他们的呼声会被全球化的声浪淹没。”
  在第三世界国家,富者进入全球经济体系,但穷人、弱势群体与土著居民仍然度日艰难。在本国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的经济紧缩计划下,那些不能面向出口的或者竞争力不强的大批中小企业萧条甚至破产,金融危机又使得千万人的收入大幅降低。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2.3,说明跨国公司在全球化中的复杂作用。
  (2)根据材料1.2.3.4,能否得出这样结论,发展中国家站在全球化进程之外,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及我国的政策。
  2.下面一组关于跨国公司方面的材料
  材料1
  花旗银行1990年资产总额为2306亿美元,在同旅行者集团合并后,于1999年一跃而达到6686亿美元,也增长了近2倍。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前,1990年波音公司的资产只有126亿美元,合并后1999年达到366亿美元。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后在美国飞机制造业已无竞争对手。人们认为美国正在出现“新垄断经济”。
  据统计,在1985年到1995年间在美国正式登记注册的联合研究机构有575家,大公司如通用汽车公司、IBM和AT&T公司是多个研究项目的参与者,由于它们的业务是多元化的,并参与许多产品的联合研究与开发,这就为它们在许多领域垄断技术市场提供了机会。
  材料2
  1998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达5947亿美元,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占92%,同期,发达国家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达到4604亿美元,占全球吸引直接外资的比重占72%。
  英国在1998年对美国投资增长超过8倍,德国增长4倍,这两国的投资要占1998年美国 引进外资的60%。
  1999年欧洲对日投资激增。爱雷诺公司收购日产汽车公司的影响,欧洲投资占日本引进外资总数的79%,而1998年同期为33%。
  材料3
  美国《商业周刊》根据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值排列出1999年全球1000家市场价值最高的公司,其中美国为494家,比1998年增加19家,比1990年增加170家。1998年世界盈利最多的10家大跨国公司中,美国占了8家。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当今跨国公司为追求垄断而采取的两种形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2.3,当前跨国公司投资的特点是什么?
  (3)通过分析以上材料,跨国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是什么?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18楼#
发布于:2010-08-29 14:20
 答案、解析与内容链接
  一、单选题
1.C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经济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5页知识点一、1.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性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结果。生产社会化是指人类的生产活动由分散的、个体的、小规模的活动转变为社会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大规模的社会化活动的过程。生产社会化的主要表现就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并由国内分工发展为国际分工,人类经济活动相互交织。所以,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趋势。很显然该题选C。
  2.C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跨国公司作用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5页知识点一、2.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解析] 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代国际范围内生产和资本运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使它们在国际生产、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领域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它不仅可以加深国际分工,而且可以在国际范围内作出生产要素的最优结合,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所以,选C。
  3.A
  [考点点拨]本题所考的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条件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5页知识点一、1.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
  [解析] 新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国际互联网络的形成,“网络经济”的发展,使资本可以灵活地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国际间的贸易更为便捷;世界范围内生产高度社会化,生产已超出一国国界,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条件,所以A是正确答案。B是指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基础。各国相互依存的加深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结果,它不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条件,颠倒了因果关系,所以C不正确。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是经济全球化物质条件的一个侧面,它是新科技革命的一部分,所以作为单项选择题,D不全面,最佳答案应是A。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C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经济全球化特点的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5页知识点一、1.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
  [解析]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包括:第一,世界经济的信息化,计算机、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全球的经济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第二,世界经济的市场化在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世界市场迅速扩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都越来越深地卷入了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中;第三,世界经济的自由化,商品、资本乃至服务技术,信息在全球范围内跨国界自由流动;第四,国际经济联系的主体是国家。A.B.C三个选项都正确。D项不正确,因为它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
  2.ABCD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特点的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5页知识点一、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选择题。选项A.B.C.D都为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的表现,符合题意,是正确答案。
  3.ACD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区别。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5页知识点一、1.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第115页知识点一、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解析]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具有许多不同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特点或重要标志:第一,世界经济的信息化。国际化是与工业经济相适应的,而全球化则是与信息产业相适应的;第二,世界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以垂直分工为基础,全球化则以水平分工为基础,使世界各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了统一的世界体系之中。第三,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是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除国家外,现代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第四,世界经济的自由化。从以上分析,可知该题应选ACD。
  4.ABCD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经济全球化的特点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5页知识点一、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解析] 江泽民在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就经济全球化问题发言指出: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共嬴”的全球化,所有国家都应该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平等的全球化,少数国家的富裕不应该也不能够建立在广大南方国家的贫困上;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世界的贫富差距应逐步缩小,而不是不断扩大,否则人类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促进、保持经济发展模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世界文明才能生机盎然地发展。所以,本题应选ABCD。
  5.ABCD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战后西方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的认识和把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5页知识点一、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解析]选项A.B.C.D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因此,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答案。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19楼#
发布于:2010-08-29 14:20
三、辨析题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与跨国公司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5页知识点一、2.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第115页知识点一、1.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
  [答案要点](1)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是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决定了资本趋向于突破国界,开拓世界市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导致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2)战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垄断资本向外的扩张和渗透,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而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和表现是产业资本的国际化,产业资本国际化集中表现在垄断资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正是随着产业资本国际化的迅速发展,一种新的国际垄断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应运而生,得到广泛而迅速的发展,并成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3)该命题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与跨国公司发展的因果关系。
  四、分析题
  1.[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5页知识点一、2.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第115页知识点一、1.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第115页知识点一、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案要点](1)由材料可以看出,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中,跨国公司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国家,跨国公司作为大型垄断集团控制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在国际上,跨国公司是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推行霸权主义的重要工具。同时,跨国公司的投资客观上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因而在一定条件下会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欢迎。
  (2)不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日益增强,在此基础上,世界经济必然走向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虽然具有各种缺点,但它有利于在国际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使科技成果在全球快速传播,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现“后发优势”的宝贵机遇,并有利于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因而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就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脱离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3)经济全球化的风险主要表现在:①使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也全球化了;②更有利于并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行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为此提供了便利条件;③在旧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还必然会导致南北差距的扩大;④在全球化条件中,局部的危机就会引起全球的动荡甚至危机。
  面对全球化的风险我国应当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积极加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发展自己。
  2.[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跨国公司性质和特点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5页知识点一、2.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要点](1)当今跨国公司为追求垄断而采取的两种形式是:①扩大规模(通过合并);②建立伙伴关系。
  (2)根据材料2.3,当今跨国公司投资的特点主要有:①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相互投资仍将是跨国公司投资的主体;②美国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引资继续领先世界。
  (3)跨国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其目标是合作控制新知识的来源。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上一页 下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