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阅读:4987回复:28

2011考研政治红宝书习题含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0-08-29 14:01
本帖最后由 redpear 于 2010-8-29 14:53 编辑

《红宝书配套习题全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7章
第一章红宝书配套习题
一、单选题
  1.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C.意识本质问题
  B.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3.“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4.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唯物主义的观点
  5.哲学的党性是指
  A.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D.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6.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7.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8.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有
  A.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沙发#
发布于:2010-08-29 14:01
 C.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直接联系
  2.下列各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有
  A. 理论和实践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D.真理和客观规律
  3.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所包括的两个方面是
  A.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是怎样的问题
  4.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
  A.唯心主义回答都是否定的 B.唯物主义回答都是肯定的
  C.有些唯心主义回答是肯定的D.不可知论者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基本问题,是因为
  A.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B.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
  C.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
  D.是人们实际活动的基本问题
  6.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一切经验科学的概念和命题的真假在于能否由经验来证实
  B.数学和逻辑学的概念和命题来源于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
  C.认识是以抽象的概念、符号、公式等形式反映自然与社会
  D.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7.下列哪些思想是哲学党性原则的正确含义
  A. 哲学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B. 哲学不存在超党派的“中派哲学”
  C. 哲学斗争就是阶级斗争
  D. 哲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是取决于阶级斗争
  8.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9.唯心主义和宗教在当代最大的特点,就是越来越主观唯心主义化,下列哪些命题表明了这一趋势
  A.跟着感觉走
  B.上帝就在我心中
  C.上帝代表爱
  D.人的意志、欲望、直觉决定一切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板凳#
发布于:2010-08-29 14:01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因为
  A.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有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
  B.使得无产阶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科学理论武器
  C.创立了唯物史观,使得社会科学第一次成为科学,使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D.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以下哪几个选项的统一
  A.实践性
  B.革命性
  C.科学性
  D.阶级性
  1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
  D.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13.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B.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
  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发展
  14.现代西方哲学存在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它们的态度是
  A.注意批判吸取它们中某些合理、有启发性的东西
  B.反对人本主义,赞同科学主义
  C.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发展和科学精神
  D.反对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
  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体现为
  A.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
  B.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C.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中国哲学
  D.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影响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C.与唯心主义结合的辩证法是不科学的辩证法
  D.与形而上学结合的唯物主义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三、辨析题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地板#
发布于:2010-08-29 14:01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2. 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3.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4.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5.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四、分析题
  1.剖析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说明李洪志的歪理邪说是如何广为散播,蒙蔽群众的。
  2.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和无产阶级阶级性高度统一的科学。
  3.分析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4. 试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本题为新增知识点对应试题)
第二章红宝书配套习题
 一、单选题
  1.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3.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4.打制粗糙的石器——制造金属工具——铁制工具的出现——机器的使用——电话、电视、计算机广泛使用——用遗传工程技术产生克隆羊,这有力表明实践是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历史性活动
  C.社会性活动D.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
  5.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6.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7.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4楼#
发布于:2010-08-29 14:01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是与
  A.社会实践水平相联系
  B.阶级斗争形式相联系
  C.科学技术水平相联系
  D.哲学发展水平相联系
  2.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表现在
  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B.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成就的概括
  C.前者为后者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D.前者是后者的根据,后者是前者的条件
  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认为物质的一般
  C.不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D.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4.辩证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分歧在于主张
  A.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C.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
  D.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还是没有客观规律
  5.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和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6.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表现在
  A.没有绝对运动就无所谓相对静止
  B.没有相对静止也就无所谓绝对运动
  C.绝对运动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
  D.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
  7.中国古代昼夜用子丑寅卯……计时,现代人们用24小时计时,这说明时间
  A.是人的观念产物
  B.是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C.观念是相对的、可变的
  D.观念和时间客观性无关
  8.下列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是
  A. 司法人员办案B. 艺术家表演
  C. 运动员训练D. 农民育种
  9.实践活动的展开的几个基本环节有
  A. 确定一定的实践目标
  B. 规划一定的实践计划
  C. 制定相应的实践方法
  D. 实践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及实践结果及其检验
  10.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指
  A.通过实践活动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精神转换
  B.通过实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通过实践活动使主体客观化
  C.通过实践主体把客体信息改变为主体的思维形式和内容
  D.通过实践主体将信息进行思维加工,产生改造客体的目的、计划、方法等实践观念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5楼#
发布于:2010-08-29 14:01
11. 关于实践的主体、客体说法正确的是
  A. 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B. 物也可以成为主体
  C. 实践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客体具有客观性
  D. 实践的主体是一个历史范畴,客体不是
  12.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的关系为
  A.人类世界不能脱离自在世界
  B.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世界就是自在世界
  D.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性,在世界在实践基础上统一和分化
  13.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区别
  A.自在世界是客观世界
  B.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世界
  C.自在世界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D.自在世界是未被人化的自然界
  1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
  B.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C.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的,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5.根据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应承认
  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错误的思想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D.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能够创造客观世界
  16.“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这说明
  A.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精神
  B.意识永远依赖物质
  C.语言是现实的意识,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D.意识也就是物质的东西
  1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18.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是
  A.前者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后者是机械的、物理的、电子的过程
  B.前者具有能动创造性,后者不具有能动创造性
  C.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D.前者具有社会性,后者不具有社会性
  19.“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C.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D.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20.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哲学上体现了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C.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6楼#
发布于:2010-08-29 14:02
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表现,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运动的客观性,时间、空间的客观性
  C.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意识的能动性
  22.自然界万物千姿百态,社会诸形态各不相同,但有一些共同点,如
  A.都是感觉的复合B.都可以被认识,都是客观实在
  C.都是不停地运动D.都有各自运动的规律
  三、辨析题
  1.“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2.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大脑就像胃分泌胃液那样分泌意识。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将能完全代替人脑。
  6.“世界统一于存在”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观点。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7楼#
发布于:2010-08-29 14:02
四、分析题
  1.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有材料如下:
  材料1
  中国哲学家钱绪山认为:运动只是主观意识(知)的运动“天只此知之虚明,地只此知之凝聚”。
  材料2
  西方哲学家毕尔生认为“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材料3
  中国哲学家朱熹认为“总天地万物的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且“太极即理”。
  材料4
  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请回答:
  (1)材料1、2的共同哲学倾向。
  (2)材料3、4的共同哲学倾向。
  (3)材料1、2、3、4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历史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是本原。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世界统一于存在”。
  摘自《十六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和《哲学教程》
  材料2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摘自《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3
  思宾诺沙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什么区别,错误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错在哪里?
  (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错在哪里?
  3.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从哲学上阐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8楼#
发布于:2010-08-29 14:03
•第三章红宝书配套习题
Ⅱ 本章大纲亲增知识点
  本章的新增知识点:原因和结果;可能和现实。
  Ⅲ 本章配套习题
一、单选题
  1.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好处;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
  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 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 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运动
  2.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A.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3.同质的事物也是有区别的,把它们区别开来的依据是
  A.事物的度 B.事物的属性
  C.事物的量的规定性D.事物的特殊矛盾
  4.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唐诗蕴含的哲学原理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6.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快捷的全球信息,但互联网本身还不完善,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和一些病毒数据,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一些邪教组织、贩毒集团、黑社会势力也在利用这一新的传媒手段进行新的犯罪活动。这表明
  A. 新事物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B.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互联网也不例外
  C.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消极和积极的对立统一
  D. 矛盾的双方的转化总是在无条件地进行着,否则就不会有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唯物决定论的观点
  C.历史宿命论的观点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8.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9.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10.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质和量的相互转化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11.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A.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B.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前提,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C.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内容,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形式
  D.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形式
  12.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而且要看到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前进信心。这在哲学上是坚持了
  A.普遍联系的观点B.运动发展的观点
  C.肯定与否定的观点D.“两点论”与“重点论”结合的观点
  13.在工作中抓中心环节的理论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客观性原理
  C.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1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反映的是以下哪种关系:(本题为新增知识点对应试题)
  A. 可能和现实B. 原因和结果
  C. 现象和本质D. 必然和偶然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9楼#
发布于:2010-08-29 14:03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联系中属于直接联系的有
  A.生产力与经济基础B.生产力与哲学
  C.阶级斗争与国家D.国体与政体
  2.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论
  A. 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通过艰苦的斗争不断壮大并逐渐战胜旧事物的过程,但由于条件的复杂性,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 既有高潮也有低潮,既有前进也有倒退
  B.发展仅仅是一种直线式的过程
  C. 发展仅仅是迂回、循环、曲折的过程
  D. 我们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又对困难有足够的估计,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3.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溅。”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4.下列现象中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是
  A.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形态和体积
  B.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C.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后发芽,长成禾苗
  D.认识由感觉到知觉和表象
  5.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A.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C.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D.否定就是扬弃即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6.掌握辩证否定观的重要意义是
  A.坚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承认新事物中留有旧事物中的因素
  C.承认社会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
  D.以继承、批判与创新的态度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7.在科学上,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的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现象与宇宙天体运动存在着共同规律,这说明这两种科学现象之间具有
  A.间接的联系B.内在的联系
  C.偶然的联系D.本质的联系
  8.“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个论断表明
  A.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B.现象是由本质决定的
  C.现象可以脱离本质而存在
  D.透过现象可以达到事物的本质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前者坚持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后者则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B.前者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后者则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C.前者认为事物内在矛盾性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后者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D.前者主张规律是客观的,后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B.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个范畴的中心线索
  C.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是辩证认识的实质
  D.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11.下列哪些现象是矛盾同一性的表现
  A.一团和气,与世无争
  B.敌我双方军队展开激战
  C.敌中有我,我中有敌
  D.团结互助的进步集体
  12.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13.下列做法符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有
  A.“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C.“集中优势兵力”、反对“两个拳头打人”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4.列宁说的“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或“个别就是一般”是指
  A.个别同一般完全相同(即个别等于一般)
  B.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C.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一般只有通过个别而存在
  D.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15.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天地变化,二端而已”
  B.“自动自休,自峙自流”
  C.“吁炎吹冷,交错而动”
  D.“万物莫不有对”
  16.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的理论,这是
  A.诡辩论的观点
  B.没有对立面就没有统一的观点
  C.没有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作用就会停止的观点
  D.揭示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关系的观点
  17.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18.辩证思维方法“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指
  A.在思维中形成“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的过程
  B.在思维中再现具体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由抽象规定,经过逻辑中介,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
  19.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
  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
  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D.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20. 把握可能性这个范畴,要注意区分以下哪几种情况:(本题为新增知识点对应试题)
  A. 可能性和不可能性B. 简单的可能性和复杂的可能性
  C. 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D.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10楼#
发布于:2010-08-29 14:03
  三、辨析题
  1.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漫画中所反映的工作方式进行辨析。
  2.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3.“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4.规律具有重复性的特点,因此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具体事件经常重复出现。
  5.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6.在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中,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因而是主要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因而是次要的。
  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四、分析题
  1.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把解放思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突出地提了出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5•31”讲话中把“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列,在十六大报告中正式把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提了出来,明确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并强调:“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请用发展的原理和认识论的有关原理来分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确立,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认识,标志着党的思想路线的又一次丰富和发展”并阐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的关系?
  2.如何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及其对制订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的意义。
  3.下面是在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问题上的材料:
  材料1
  霍尔巴赫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偶然性。偶然性这个词是没有意义的“空洞语词”。偶然性是我们对产生结果的原因愚昧无知造成的,我们把看不出同原因相联系的结果归之于偶然性。
  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材料2
  毕尔生说,必然性只属于概念的世界,而不属于现实世界本身。莫诺认为,偶然性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全部基础,生物进化本质上是由无法预料的纯粹偶然变化造成的,人类的出现也不过是“蒙特卡诺赌窟里中签得彩的号码”,是纯粹的偶然性。
  转引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材料3
  黑格尔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绝对观念”发展的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环节。必然性根据于事物本身,偶然性根据于他物;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科学和哲学的任务“在于从偶然性中去认识必然性”。
  摘自《小逻辑》
  请回答: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问题上
  (1)材料1的哲学观点和错误。
  (2)材料2的哲学观点和错误。
  (3)材料3的贡献和错误。
  4.关于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一些哲学家的观点如下
  材料1
  牛顿认为上帝是世界运动变化发展“第一推动力”。
  材料2
  康德“星云假说”理论认为“目前的太阳系起源于一团‘原始星云’不断旋转与断裂,而旋转断裂的原因在于内部引力、斥力的矛盾运动。
  材料3
  柳宗元认为“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
  材料4
  僧肇认为,万事万物动与不动的根本原因皆在于心,如果心能“即动而求静”则“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4说明其哲学倾向异同。
  (2)比较材料2.3说明哲学的相同点。
  (3)康德“星云假说”理论被誉为“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上打开一个缺口”,试简要说明理由。
  5.1997年,我国经济在总体上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1
  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力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
  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鹏程万里。
  材料3
  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
  (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
  (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
  (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6.论述毛泽东在《矛盾论》中阐明的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原理以及这一原理对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7.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运用所学原理,联系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加以分析,并简要说明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8.一些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
  “一阴一阳之谓道”。“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莫不有对”。“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简析上述论点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方面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11楼#
发布于:2010-08-29 14:04
第四章红宝书配套习题
一、单选题
  1.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
  A.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B.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D.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2.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 B.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4.恩格斯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段话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B.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5.“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6.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这表明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B.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7.“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
  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8.“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是
  A.经验论B.唯物论
  C.不可知论D.反映论
  9.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10.“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11.在真理观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真理的本质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
  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1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12楼#
发布于:2010-08-29 14:04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主体认识活动包含有选择、建构等成分,这里的选择和建构是指
  A.以对客体反映为基础,在被反映客体制约下的选择、重构
  B.主体在认识活动中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重构
  C.在主观范围内的选择、建构
  D.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主体对客体的选择、重构
  2.关于反映、信息和选择的关系,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反映、信息和选择是物质形态普遍具有的属性或能力
  B.反映是接受、选择、传输信息的过程
  C.信息在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反映中表现出来
  D.只有人才具有选择和反映信息的能力
  3.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4.牛顿说:“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表明
  A.认识来源于巨人
  B.认识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实践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间接经验是认识发展的必要条件
  5.下列判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第一的观点的是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C.“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D.“一步实际行动胜过十打纲领”
  6.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D.理论可以决定一切
  7.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并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这是说实践所以高于认识是因为
  A.实践包含着认识,而认识不能包含实践
  B.实践是实现思想目的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根源,认识是实践的产物
  D.实践可以离开理论认识的指导
  8.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无止境的
  D. 现代科学手段在认识宇宙中有着巨大作用
  9.荀子认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说明了
  A.在知行关系上,行是矛盾主要方面
  B.“知”和“行”是人们认识事物规律性的两个主要环节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水平高
  D.行是认识的归宿、目的
  10.下列选项中代表中国传统哲学中唯物主义知行观的有
  A.王夫之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B.荀子说:“知明”则“行无过矣”
  C.孙中山说:“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而知其知”
  D.墨子提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1.“感觉到了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说明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正确的
  12.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是没有饱经风霜的老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这一观点在认识论上说明了
  A.认识来源于经验,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
  B.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例
  C.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超过青年人的认识
  D.认识的深刻性与认识的积累有密切联系
  13.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下列意识要素属于非理性因素是
  A.信念和信仰
  B.动机和欲望
  C.直觉与灵感
  D.猜测与顿悟
  1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个论断揭示了
  A.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B.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C.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认识过程的总的规律
  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B.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C.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6.辩证唯物主义承认客观真理的前提是
  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 在实践基础上主观能够反映客观
  C.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反映
  D.承认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和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内容
  17.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监禁伽利略,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一事例说明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18.“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A.真理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B.真理和错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真理和错误没有确定的界限,真理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
  D.真理和错误的对立在一定条件下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19.“谎言重复千次,就会变成真理”,这就是说
  A. 真理和谬误有确定界限
  B. 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界限
  C. 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
  D.有用就是真理
  20.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为
  A.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的认识、实践活动的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基本内容
  B.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化原则
  C.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既互为前提又互相使用
  D.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从价值走向真理,从真理走向价值
  21.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
  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一切从国情出发,在实践中学习、探索、提高
  B.抛弃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对社会主义的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
  C.抛弃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思想
  D.坚持反对那些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13楼#
发布于:2010-08-29 14:04
  三、辨析题
  1.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与主观和客观是等同的。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3.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就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
  4.凡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5.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6.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7.“信则灵,不诚则不灵。”
  四、分析题
  1.以下是关于认识论的材料
  材料1
  “我们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理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
  摘自洛克:《人类理解论》,《十六一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2
  “除了通过自明性的直觉和必然性的演绎以外,人类是没有其他的途径来达到确实性的知识。”
  摘自笛卡尔:《指导我们智力的规则》
  “我甚至认为我们灵魂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是来自它自己内部,而不能是由感觉给与它的。”
  摘自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
  材料3
  列宁:反映论就是主张“思想反映对象的理论……物存在于我们之外。我们的知觉和表象是物的反映。”
  摘自 《列宁选集》,第2卷
  恩格斯:“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马克思:“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列宁:“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要理解为不是‘僵死的’,不是‘抽象的’,不是没有运动的,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在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在矛盾的发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
  摘自《列宁全集》,第55卷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分析材料1的认识论的观点。
  (2)分析材料2的认识论的观点。
  (3)谈谈对材料3的理解。
  2.以下为关于哲学方面的材料
  材料1
  西方古代的“回忆说”把认识看作是人对头脑中已经潜在具有的东西的一种回忆。中国古代认为人“生而知之”,近代西方又有“天赋观念”说。
  材料2
  康德认为,在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自在之物”,它引起人的感觉,但“自在之物”只能提供认识的材料,认识的结果是由主体所具有的先验认识形式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成的。因此,人们所认识的只是“自在之物”作用于感官所形成的表象。
  材料3
  休谟认为人所知道的只能是自己的感觉,所谓通过认识而发现的客观规律性或因果必然性,不过是人在多次重复感觉以后形成的习惯性联想,至于这种因果必然性是否真实地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我们是无法证明的。
  材料4
  西方古代的影像说、流射说、蜡块说与近代的白板论和感觉论都把认识的主体看作是一种生物性的自然存在,把人的反映看作是认识者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即客体直接映射在人的大脑中的过程。
  材料5
  恩格斯指出,人的思想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材料6
  列宁提出,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整的反映,而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等的构成、形成过程。列宁还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分析材料1.2.3.4.5与6,分别指出其哲学倾向。
  (2)分析材料1.2.3与4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3)材料5的观点中包含着可以驳倒材料1.2.3观点的最令人信服的东西是什么?
  (4)材料6揭示出了一个东西,它是什么?
  3.试用认识主体的含义和特征,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怎样不断增强主体的认识能力。
  4.关于人的认识能力问题,科学家、哲学家们做出过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到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
  材料2
  休谟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材料是人的感官所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
  材料3
  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须的足够的感官。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
  (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
  (3)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
  5.
  材料1
  “生之知之者上也”、“良知良能”、“人之能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2
  “行高于知”、“不闻不若闻只,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材料3
  “科学虽名,惟人类之事仍不能悉先知之而后行知之也,其不知而行之事,仍较于知而后行为尤多也。自人类之进步,皆韧于不知而行者也,此自然之理则,而不以科学之发明为之变易者也。”
  材料4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个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请回答:
  (1)材料1、2、3各自的知行观是什么。
  (2)比较材料1、2、3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分析材料4的知行观。
  6.试述认识的发展辩证过程的原理及对自然界的意义。
  7.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个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2)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8.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04年真题34题。考查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及科学创新。)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①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②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9.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正是因为我们党所进行的巨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推动了全党的思想大解放和整个社会的飞速发展,才铸就了一个闪光的年代。创新,已经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成为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成为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请结合哲学有关原理来分析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科学性?
  10.江泽民指出:“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引自2002年6月1日《人民日报》)
  上述理论在认识论上对我们理解如何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有那些启示?
  11.关于我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问题,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哲学史上有不少哲学家是用观念验证某种观念的真理性。例如,斯宾诺莎就认为,认识真理要以真理观念为依据。
  材料2
  经验主义者完全相信自己的感觉,认为凡符合人的感觉的认识就是真理,而与感觉背离的认识则不是真理。
  材料3
  波格丹诺夫说,真理是“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
  请回答:
  (1)材料1.2.3中的观点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主要倾向是什么?
  (2)材料3的观点与材料1和2的观点有没有根本区别?
  12. 材料1
  恩格斯指出:
  “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是更换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诞谬误的历史。”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redpear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4
  • 注册日期2010-07-11
  • 最后登录2016-01-29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364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4枚
  • 威望8470点
  • 银元25个
14楼#
发布于:2010-08-29 14:05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4卷
  材料2
  波普尔认为:
  “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或可检验性。”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
  “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史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唯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改正。”
  摘自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
  材料3
  正当相对论得到全世界的称誉时,爱因斯坦却冷静地说:
  “如果引力势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从它推出许多结论中,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须被抛弃。”
  摘自《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
  请回答
  (1)材料1,2,3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上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2)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和波普尔对科学发展的不同认识。
  (3)参照材料2,简要评析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
  13.分析下列材料在认识论和思想路线方面的启示。
  材料
  “马克思、恩格斯广泛研究前人的思想材料,批判地吸取前人的思想成果而形成超越前人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创建了科学的思想体系。列宁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成功,并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14.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误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
  (见2000年5月2日《人民日报》)
  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那些启示?
  15.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和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引自《邓小平理论》第三卷2~3页)
  请回答:
  上述论述所体现的认识论原理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上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