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阅读:1107回复:0
是天灾还是人祸说到明朝大学士解缙,大概懂点历史的人都对这位旷世奇才的悲惨遭遇都会扼腕叹息。《明史?列传三十五》记载:“解缙,字大绅,吉水人。祖子元,为元安福州判官。缙幼颖敏,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举进士。”解缙终年不过知天命,宦海生涯近三十载,历经明太祖、建文帝、永乐三朝,可谓磨砺于庙堂,沉浮于朝野。 朱元璋时候,解缙因才气过人被重用,太祖曾经亲口对解说:“朕与你义如君臣,恩犹父子,你对我有什么谏言应当言无不尽才是啊!”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小解持才自傲,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也不跟同事搞好关系,这个毛病,朱元璋早就看出来了。其后,上岗没几天,把整个兵部告了,说兵部存在十分严重的玩忽职守现象,建议进行整顿,兵部尚书沈潜又气又晕,这哪跑出来的小屁孩,宫里的路都没认清就敢告我!接着他又指正朱元璋杀李善长这件事情,审判上有点事实不清,这一下动土动到太岁头上来,朱皇帝自然忍无可忍了,曰:“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就委婉地把小解同志给炒鱿鱼了。 其实,从此时起,堪称刚正不阿、愤世诚信3.15,中科在行动嫉俗的小解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好好的文官不当,偏偏要染指官场是非,惹得位高权重的老臣都不开心,犯上的苦果只有自己慢慢品尝。当有外人危及到老臣们的切身利益时,他们会不计前嫌,联手打击一致的“敌人”,那么你小解有多大的能耐还继续蹦跶下去呢?在这一点上,年少气盛的小解的确是聪明过头了。接下来逆天冒犯朱老总,指正其杀李善长不公,也许朱老总听到这样的“弹劾”深感无奈和幼稚,看着小伙子一脸稚气,没有大发雷霆,满门抄斩,留他一条生路,回家自己玩去吧。于是,小解怀着满腹委屈和沮丧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跟着父辈刀农耕…… 七年后,朱元璋病逝。不甘寂寞的解缙借着吊丧的名义进京,其真实目的是皇帝已驾崩,看看新任皇帝朱允炆上台后有没有人事上的变动,有没有机会杀回朝廷,为新皇帝效力。然而,他又一次遭遇不幸,还没到德胜门,就被人告了一状,说他母亲死了还没埋,父亲九十多了,竟然不在家尽孝,反而跑到京城玩耍。可怜的解缙没有逃过群众雪亮的眼睛,真有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不公平。这一告,他被贬到甘肃兰州当卫吏,也就算是个保安小队队长的职务吧。 见不到新皇帝也就算了,连京城的大门都没跨进一步就被别人举报了,实在有些冤枉之至。话要说回来,冤有头,债有主,年轻的小解在朝廷里就得罪了一大批官宦要员,也许有人专门派侦探跟踪他的活动,一有风吹草动就有人打小报告,真是抓鸡不成蚀把米,屋漏偏遇连阴雨。 靖难开始了,建文帝眼看就要被赶下台去,朱棣已经胜利在望,在这关键时刻,不甘心的解缙和他的两位好友胡广、王艮进行了一次事关前途命运的谈话,并且这也是一次载入史册的谈话。朝廷危在旦夕,三个饱学之士忧国忧民,何去何从是最为关切的问题。解缙、胡广慷慨陈词,与朱棣不共戴天,誓死保卫大明江山。然而,密谋后解缙却连夜收拾包袱,投降了朱棣,胡广第二天也投降了,只有王艮含泪……从此以后,解缙顺风顺水,就此成为了朱棣的宠臣,无论他用了什么手段,他毕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开始了自己最辉煌的一段人生。 解缙如愿以偿“重归故里”,回到熟悉的翰林院,朱棣交给他重修《太祖实录》的重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任务。朱棣又让他编纂一本史书,原话是这样的:“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言,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成一书,毋厌浩繁”。不知是解缙没有听明白皇帝的意思,还是理解有偏差,不到一年功夫,解缙和他的同僚就编成了这部把历代文献分门别类的书。当他把这部名为“文献大成”的著作献上时,皇帝并不满意,认为所纂尚多未备,过于简略,不符合他的原意,因此,又下令大规模地予以修改充实,并增派太子少师姚广孝、礼部尚书郑赐等协同解缙为监修官,又从翰林院和国子监抽调两千多名学者参加编写、校订、录写、绘图等工作,历时3年时间,完成了3亿7千多万字,卷帙达2万多的宏大类书,一部包罗万象、涵盖古今世间一切知识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新鲜出炉,一项彪炳史册的浩大工程落下帷幕,此时的解缙颇感功成名就,恃才自傲之情溢于言表,走起路来都别有一番范儿,总之,就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感觉。 现在看来,当时的解缙同志还真走运了,翰林侍读学士,内阁成员,真是风光无限好啊!就连朱棣都亲口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这话让谁听着都嫉妒,跟皇帝好成这样了,洪福齐天则指日可待。可惜,好景不长,在立太治疗白癜风为什么没有效果的子的争论中,以解缙为首的翰林派支持立朱高炽,但是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朱棣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而解缙以“好圣孙”来说服,就是说朱高炽有个好儿子,将来可以大有作为。青海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支持朱高煦的一方则多为武将,在靖难事件中出生入死,赴汤蹈火,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要让朱高炽当太子,的确有损大明的形象。但是最终朱棣还是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因为明朝的内阁制度和汉族的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制度在某种程度制约着帝王,而且朱高炽作为世子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重大的错误,废之无名,很重要的一点是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敏慧异常,深得朱棣的喜爱,朱棣终于下定了决心,于公元1404年立朱高炽为太子,解缙是有功之臣,按常理说只要朱高炽登上皇帝宝座,解缙将会流光溢彩般地大展宏图了。然而,在助了朱高炽一臂之力,无形中就得罪了朱高煦,没事找事,不停地指使他人为难、加害朱高炽集团,当然解缙是最大的目标。 事到如今,解缙口出狂言,不分场合的老毛病一点没改,应正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句古话。朱棣给儿子朱高煦发点慰问金,他却说超过高干待遇了;朱棣准备打越南,收复国家固有领土,他说打得下,守不住……一天也离不开解缙的朱棣觉得一天也不能跟解缙呆下去了,最后把解缙打发到了越南。这已经是解缙第三次被老板炒了,让我们冷静思考一下,也为解缙同志抱不平,他只不过说了些想说的话,而且基本都是真话,为什么屡遭挫折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