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风华王永生
名动一方
名动一方
  • UID502
  • 注册日期2010-10-13
  • 最后登录2011-11-0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1
  • 个人主页
  • 来自河南省 信阳市
  • QQ
  • 生日0-0-0
  • 家乡河南省 平顶山市
  • 铜币2枚
  • 威望327点
  • 银元2个
阅读:2782回复:13

家乡记闻(一)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0-10-13 21:41
先来个抛玉引砖,我们保安镇属于豫西山系伏牛山余脉,毗邻桐柏山,方城县颇负盛名的小顶山就离我们不远。相传道教仙翁黄石公在此传兵书与张良,故称黄石山,出产黄石砚,又与湖北武当山相对为道教胜地,还称北武当山。据说葛玄仙翁、真武帝君(俗称祖师爷)以及张三丰等先后飞升或修炼于此,每逢阴历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古刹大会,我们这的老年人都乘车乘拖拉机的跑去烧香,我奶奶当年大概也在这一行列。
关于保安,古代曾属舞阳县,清治村于保安,40年代称保安镇,属于旧县管,1947年这里解放后一度归鲁南县独树区,一年后撤了鲁南县才复归叶县。据父亲讲,60年代这里的建制是保安区,下设中型人民公社,80年代改为保安乡,后复为保安镇。
由于我们这个地方地处山区,旧社会估计没少出土匪,不过自古也算乃兵家必争之地,起名为“保安”就是怀着保一方平安,能够安居乐业的愿望。
这里走过光武帝刘秀,留有“扳倒井”的遗迹。当年王莽撵刘秀,撵到宛南时刘秀战败,溃败到保安的时候人马口渴难耐,可是多年战乱荒无人烟的地方竟找不到水源,所幸将士们在一个残壁断垣的小山村里发现了一口水井,可是井口离水却有一丈多深,无济于事。刘秀很苦恼,把脚一跺大声说这要是能把井扳倒该多好啊!不愧是真龙天子,话刚落这井四周的地面就开始颤抖了,井身也慢慢的倾斜了——井果然被扳倒了,井水流出来,人马之乏得解,顺利向昆阳进发,随后打了一场昆阳大战,遂得天下。
明末的时候,这里还驻扎过闯王李自成。商洛山战败后,闯王和众将拼死突围到保安西南群山中,占山为寨,招兵买马,很快东山再起,后来打到襄阳称新顺王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并有了“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等等都是后话。现今我们那儿的寨后村还有闯王寨遗址,我从那儿路过一次但有事没有上去,只是远远看见那层层叠叠的石头城墙。
除了闯王寨,保安镇东北边的前古城村还有一个霸王城,据是楚霸王项羽所筑,至今汉砖废墟犹存。
长征的时候,我们这里战斗过红25军。1934年11月,原属红四方面军建制的红25军在程子华、徐海东两位军长及政治委员吴焕先的率领下退出鄂豫皖苏区,向陕甘苏区转移,对外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他们从信阳的柳林和双河之间越过平汉铁路进入桐柏山区后继续向豫西伏牛山进发,在离保安不远的独树镇与敌军相遇,进行了生死攸关的决战;随后在保安镇南七里岗又遭敌四十军115旅阻击,经过浴血奋战,大部突围,经罗冲村(我们村西山脚下的一个庄)顺利北上。这次战斗中有27名红军战士英勇献身,百姓将烈士遗体转移镇南1公里处掩埋,1950年县政府为之树碑,1988年移至叶县烈士陵园重点保护(我上高中时带队去陵园扫墓参观过,保安镇南边还有这关于这个事件的革命纪念碑)。
附:1945年1月9日,由司令员王震、政委王首道率领的南下支队又路过罗冲村,罗冲人民将自己仅有的粮食奉献给他们,为我军挺进华南,进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上均摘录自相关史料。为我们保安人民感到骄傲。
除了战争和革命故事外,这里还是《西游记》故事的发源地, 闯王寨下边的“八戒洞”、附近的高老庄、花果山、跟燕山以河隔界的水帘洞、以及燕山南面的孙沟(传说是孙悟空的子孙后代)等等,倒可以拍一部连续剧了。据说吴承恩曾在新野当过县令,所以写《西游记》时很多景点都是仿照桐柏山的景色来描写的,燕山属于伏牛山系,与桐柏山相望,我们那儿出现这些地名倒也颇有来头。
提到燕山,就要讲讲燕山水库了。引用一则官方材料:“燕山水库是淮河流域规划确定的沙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漯河市至周口市河道防洪安全的关键性工程,是河南省‘条件比较好,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工程之一’,建成后可使澧河的防洪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与沙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其它工程联合运用,可将沙河干流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按我的构想则是:扩大招商引资,完善配套设施,在引进餐饮、避暑、游泳等休闲娱乐项目之余,加大投资力度整合规划出帆船区、垂钓区、划船区、快艇区、游泳区等水上娱乐项目分区,同时购置帆船、快艇、各类漂流器材及垂钓设施;进一步发展为度假山庄,承办商务会谈、大型会议等高档次活动,条件成熟时兴建风味别墅并注意拉动周边村庄的农家乐旅游。
纯属个人构想,实观后效。
燕山下面还有一个庞大的地下世界,60年代解放军曾在此打凿过壮观的国防工程,下面有三层石门,还有机枪射击孔、陷阱、通风口、壁钉、卫生间、地下室等工事。西边豹山也有同样硕大的山洞(这个我们五年级春游时去过,后来被县武装部封了)。
风华正茂,烟景文章。
风华王永生
名动一方
名动一方
  • UID502
  • 注册日期2010-10-13
  • 最后登录2011-11-0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1
  • 个人主页
  • 来自河南省 信阳市
  • QQ
  • 生日0-0-0
  • 家乡河南省 平顶山市
  • 铜币2枚
  • 威望327点
  • 银元2个
沙发#
发布于:2010-10-13 21:43
家乡记闻(二)
本帖最后由 风华王永生 于 2010-10-13 21:49 编辑

这是关于我们乡的一些记闻,对于我们村,那就更有的说了。
我们村庙岗,在当地是响当当、牛哄哄的大村,至于怎么个响头如何个牛法,请听我详细解说。
先叙叙这个村的历史,我们王家的祖坟上立有一块碑,记载的是我们先祖在乾隆年间遭遇灾荒后因河南物产丰富从山东搬迁到这里垦荒的经历——如此说来我倒是半个山东人。
前些年村后修高速公路时又挖出了一块碑,是讲我们村的四个前辈中有一位与回族联姻的事儿,这块碑具体什么样我并没有见过,但惊动了县宗教局和马庄回族乡,都来人查访过。后来便有了令人惊异的举动,马庄要跟我们连宗,动员我们自愿加入回民(我们家差点被入教),再加上水库移民搬迁过来了一批回民,我们村便建了清真寺,也算添了道新的景致。
反过来说我们这个村,虽然依山却并不靠水,有点缺憾但也不失为福地,七五年发洪水,暴雨连下四天四夜,附近的龙泉、旧县等都淹了,我们村都没事,因为它高——村前都是岗,岗就是小丘陵和山坡,不过前些年卖石子卖沙也快挖平了。现在村前村后都修成了国道和高速,说起来村前即岗上的这条公路,当年可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说来那是90年代的故事!
因毗邻许南公路的便利,从90年代起沿路就陆续开张了鳞次栉比的饭店,专做长途司机的生意。那就少不了服务员,当时的服务员可不是一般的服务员,以拉客接客为主要工作,所以村口这段路上就成了脂正浓、粉正香,红灯帐底卧鸳鸯的风月场所,大名浑称“鸡子岭”,那美酒佳肴、红妆翠袖不知道迷醉了多少司机,村里人开玩笑不说逛窑子说上岗找服务员。这个灯红酒绿的繁华地带直到这个世纪的头两年才查封。
讲了这段风流韵事后再说说我们的村名。庙岗、庙岗它不是白叫的,这里不仅有岗肯定还有庙,我们村北的关帝庙在当地小有名声,每到农历五月十三“关公磨刀”的时候我们这儿就起庙会,搭台子连唱三天大戏。
说起来关公磨刀,传说是南海龙王的三太子本是蛇妖所变,因当地百姓拒绝给它供奉童女,它就施法使人间大旱三年,民不聊生。玉帝派关公去催促三太子降雨,关公当着三太子的面磨青龙偃月刀令其降雨,三太子被降服,甘霖普降,自此人间风调雨顺。民间百姓为了纪念关公圣德,便供奉关公像,并将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定为“关公磨刀日”。还有人说此日为关公生日,也有的说这是关公单刀赴会的日子,总而言之,这一天关公必定要磨刀,磨刀需要水,这天所下的雨就称为磨刀雨。磨刀雨的说法非常有趣,五月十三天空必雷声隆隆降下大雨,这雷声就是关老爷磨刀的声音。“大旱不过五月十三”,民间最著名的信仰神真是威力无穷,他那口大刀不知演绎出了多少神奇的故事。
不过虽然是[font=ˎ̥]磨刀日[font=ˎ̥],但关帝庙里供奉的关公铜像,却是关公安然端坐帐中手不释卷的形象。每到这一天大家淋着看戏却兴致勃勃,淋的越湿说明庄稼收成越好。前年一个富人还愿为关帝庙做了翻修又扩建了送子娘娘殿等厢房。
除了这,我们村还“有幸”的成了叶县殡仪馆驻地,高中的时候大家问家是哪个村的我怕别人记不住干脆就说,庙岗火葬场!于是大家都记得铭心刻骨。
可能还是没河缺水的缘故吧,我们那地方不怎么灵秀,似乎没出过什么大人物,不过也快了,几年前罗冲有个名叫陈红的姑娘走了人民大学,我们村这几年也是大学生辈出,山大、重大、武大的都有,相比起来我这个不值钱的华锐真的是羞于提及,只是在这里为生养我的乡庄做一番小小的记闻罢了。
风华正茂,烟景文章。
风华王永生
名动一方
名动一方
  • UID502
  • 注册日期2010-10-13
  • 最后登录2011-11-0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1
  • 个人主页
  • 来自河南省 信阳市
  • QQ
  • 生日0-0-0
  • 家乡河南省 平顶山市
  • 铜币2枚
  • 威望327点
  • 银元2个
板凳#
发布于:2010-10-13 21:46
家乡记闻(三)
本帖最后由 风华王永生 于 2010-10-13 21:51 编辑

想一想既然我们乡都侃过了,顺便把其它乡拣几处说说吧,算是叶县民间故事精选。
叶县是中原腹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我们那儿的张云汉老先生青灯相伴,长夜疾书,编了《叶县本民间故事》,讲古往今来事,叙村姑牧童情,于是高寰箭楼、青山桑田间皆有传奇,此叶县之幸也!今我辈后生,更当秉承前人足迹,继往开来发扬家乡文化,小子不才,略尽薄力简述几篇加以推广。
先讲几则讲名人传说和人物故事吧。
一、叶公沈诸梁。
叶公大家都知道,原是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曾孙,为楚国立过大功,封到叶地后,做了很多好事,概括起来就是:兴修水利,端正民风;平定楚乱,不居战功;另外还有一个以讹传讹的“叶公好龙”成语。
叶公在叶地境内修的两处陂塘是有考证的,现在县政府又筹备拍《叶公》电视连续剧,这些肯定都要详加论证;叶公教化民众很有成果,当年孔子过叶时与叶公坐而论道,叶公说我们这里的人很正直,如果父亲偷了羊那么儿子就会站出来举报,孔子不赞成说这怎么行,所谓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也就是说叶公治下的民风不符合父子天性,破坏人伦尊讳,政见不合就离开了。但后来儒家弟子刘向修书时做文章杜撰了一个“叶公好龙”的成语,为孔老夫子抱不平。叶县父老不愿意了,特地在原县城北边(今旧县)建了座“玩龙仙台”,说叶公不仅仅是爱画上的龙还经常在这个仙台上跟天上的真龙在一起玩,以此驳斥刘向的言论。看来古人用心真是深刻啊。
现在的叶公墓就在旧县,是世界叶氏华人的祭祖地。叶公的事迹本书其他篇章已列,就不再详写了。
二、孔子过叶
孔子家喻户晓,本书中另有文章讲解,这里就不再啰嗦了,只说孔子周游列国来到叶县的故事。
孔子离开卫国(新乡辉县一带),南渡黄河过了新政来到叶县,雨下得很大,木轮车上沾满了泥巴,塞得车子都走不动了,便来到一个村子里,在树荫处停了下来,孔子和弟子们找来树枝开始刮泥,边刮边说:“溺车、溺车,可把尔等累坏了”。当地的人们为把圣人的这件事记下来就改了村名叫“溺车” ,就是现在邓李乡沙河南岸的溺车村。
他们从溺车村出来后,走不远发现自己的头发乱了,孔子是非常讲礼的人,就赶紧进到另一个村子里重新梳洗,做好发型后才上路往南去。后人就把这个村子叫做“妆头”。
离开“妆头”又走了几里,看见几个小孩儿在用泥巴“筑城”玩游戏,挡住了去路,子路去吆喝他们时,一个孩子问车上是谁,子路回答说是自己的老师,那孩子就说:“既然是老师就应该知道你们的车子要绕城过,总不能为了过车把我们的城扒掉吧!”孔子觉得有道理,赶紧走过来很恭敬的问他的名字,小孩儿告诉他自己叫项,孔子施了一礼叹曰:“你说的道理,足可以做我的老师了!”说罢就叫子路驾车绕“城”而去。宋人编著《三字经》时就把这件事编了进去“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因这个村子姓李的多,后人就叫做“揽车李”。
孔子和弟子们别了项橐,继续南行,在叶县边境的方城山下遇到一个汉子,衣帽不正,头发散乱,一边走一边唱“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却赶快走开了。这就是楚狂“接舆歌凤”的典故,陶渊明引用过(“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李白也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句子。
接下来就是叶公问政那一段了,上文已经说过,孔子没得到重用,失望的离开了。
辞别叶公后,众人向北走去,子路有事落后,来到一个村子里找人问路,见一个老者用拐杖背着装满青草的竹篓走过来便问他是否见了自己的老师,老者却不屑的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而后“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第二天孔子让子路再去拜访的时候已经人去房空了。这个村子就叫做“留由村”,现在传成了尤潦村,在田庄乡。解放前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荷蓧丈人墓”和“止子路宿处”,现在没有了。
孔子他们继续走,走到澧水就是现在的沙河南岸时,找不到渡河的地方,就派子路去问,子路见到两个人在耕地,说了情况后,那人冷笑道:“既然是圣人他就应该知道从哪过河了”子路再问时,另一个人又说:“天下到处局势混乱,谁和你们去改变?你与其跟随政见不同的人(指孔子),还不如跟随避世的隐士呢(指自己)。”他们边说边不停地播种。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很受启发,从那时起就有了隐退的思想。
这两个人就是长沮和桀溺,看来叶县人的确很个性,狂者真不少。这个问路的地方也立有两块儿石碑,解放前被拆。那个村就是现在的问村。
既然没找到渡口,就从浅水处过河吧,过河的时候车上装的书弄湿了,弟子们又捞书,晒书,现在黄柏山以北的张村就是当年孔子晒书的地方,有“晒书台”遗址。
他们离开晒书台,北进到现在的荆山附近,天已经中午,大家打算休息一会儿,却碰到两个孩子在争论,一个说,早上的太阳离我们最近,因为早上的太阳大如车轮而中午的太阳却小如铜镜,一切东西都是近大远小;另一个孩子反驳说早上的太阳非常温和而中午的太阳却热得大地生烟,人身冒汗,可见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争来争去就让孔子给评理,孔子无语(“不能决也”),在车上点了点头,用手向东北指了指,车子转个弯上路走了。
在车上,孔子回想到项橐和今天的这两个孩子,不由得发出感叹说道:“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
不久,他结束了游历的生活,重新回到鲁国,著书讲学,不再复出。到73岁时去世,时至公元前479年。
风华正茂,烟景文章。
Linichen
总版主
总版主
  • UID35
  • 注册日期2010-07-13
  • 最后登录2016-08-0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606
  • 个人主页
  • 来自河南省 信阳市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9枚
  • 威望11262点
  • 银元46个
地板#
发布于:2010-10-13 21:46
^^^^~!~!!~~!~!~!~!~!~!~!不错 先沙发 后慢慢品味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风华王永生
名动一方
名动一方
  • UID502
  • 注册日期2010-10-13
  • 最后登录2011-11-0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1
  • 个人主页
  • 来自河南省 信阳市
  • QQ
  • 生日0-0-0
  • 家乡河南省 平顶山市
  • 铜币2枚
  • 威望327点
  • 银元2个
4楼#
发布于:2010-10-13 21:47
家乡记闻(四)
三、王莽撵刘秀的故事
汉高祖刘邦还没有起义的时候,有一天喝得醉醺醺的走在芒砀山上,一条白蛇挡住了他的去路,叫刘邦封它为龙。刘邦笑它说,你这样儿只能爬山钻洞、卧草吃虫,哪有龙的样子!说罢便呵它滚开,那条蟒蛇因讨不到封号,便赖在地上不走,惹得刘邦性起,把剑将它砍为两段,一抬脚便踢到了山谷里。蟒蛇阴魂不散,围着刘邦大喊“还命”,刘邦笑道,只有平地还命,这半山腰上谁还你命!
就这样一句推辞话,二百年后却落到了汉平帝身上。汉平帝时,那蟒蛇转世成人,就是王莽,为了冤怨相报,他在御花园中用毒酒害死了平帝,自立为王,国号大新。汉平帝的儿子叫刘秀,当时在外读书被手下救走,王莽为了斩草除根就差大刀苏献率人追杀,世传“王莽撵刘秀”。
这个故事在我们叶县地面儿上留下了很多传说。
(一)“是树一千年”
一天,刘秀在前边跑,王莽的军马在后边追,正是五月天气,烈日炎炎,刘秀又饥又渴眼看被人追上了灵机一动就钻进沙河岸边的一个洞中,等人马过去了,才爬出来,抬头看时见岸边有几棵树,低低的枝,圆圆的叶,结的果子鲜红透亮,就摘着吃了起来,这果子外面无皮,内中无核,水灵灵、香喷喷的很好吃,吃完临走时就满怀感激之情的想给它个封号,但又不知道是什么树,就大声说到“封你是树一千年”。可惜刘秀弄错了,他吃的本是构桃,封号却被旁边的柿树抢走了,柿树有了封号就越活越旺盛,千年不老,而构桃树出了力、献了果却得不到封赠,越想越不平,气的从小长一身疙瘩,活不了三二十年就死了。
(二)马休息时抬腿的原因
不知道大家留意没,马在休息时总把右后腿抬起来,据说这也是刘秀封过的。那是一个深秋,刘秀逃到常村附近的一片田地里,眼见追兵又到,实在跑不动的时候看到一个老汉在套着马犁地,就求他救命,于是好心的老汉把他藏到刚犁过的地沟里,然后用土盖起来。那两匹马就站在他上边,刘秀躺在下边说,马呀,你把脚抬高些吧,不要实实的踏着我啊!所谓“一马三分龙”,马是有灵气的,知道下边躺的是真命天子,就赶紧用三条腿把身子支住,右后腿抬着。从那时起它们就把这动作一代代的传下来了。
(三)拜月台
刘秀在马蹄下躲过一劫后向东跑去,天黑的时候来到一个村边的土台上,那土台十丈见方,高有数尺,上面长满了荒草。为了防止莽军搜村,他决定在这土台子上过夜。晚上正是中秋佳节,一轮明月勾起了刘秀的思念,想到当年在皇宫里随父皇和母后拜月饮酒的事便更加伤感,于是就起来撮土为炉,折草为香,向着月亮跪拜下去,并低吟起了高祖当年的《大风歌》。夜里梦到一位老人来指点他广收人才,整编军马,收复天下……梦还没做完呢就被蚊子咬醒了,便十分生气,喝道:“小王身边岂容尔等猖狂?我要召唤天下英雄,匡扶江山,岂容食人喝血之物骚扰,都给我滚下去,永远不准上来!”天亮后刘秀就去投奔绿林军了。而那座土台就叫它“拜月台”,台北的村子叫月台村。据说这个土台上至今没有蚊子,夏秋两季,村里人都在这上边纳凉,终夜没有蚊子骚扰。
(四)骡不生驹
刘秀十六岁的时候,已经开始走南闯北,结交天下人才了,一个秋天他在郏县一带活动时被莽军发现,追了过来。刘秀得到消息,慌忙间骑上一匹母骡子向东南跑去,然而这匹骡子已经包着驹,经过一天的驰骋动了胎气,到叶县城南的时候,再也走不动了,仰首长嘶,浑身乱颤,刘秀很着急,要是没有坐骑肯定会落敌军手里,怎么办呢,他下来拍着骡子的头说:“骡子要是不生驹,用驴马替它们繁殖后代,该多好啊!”说也奇怪,那骡子听后突然卧倒,在地上连打仨滚,长长的撒了一泡尿,肚子马上小了,刘秀一见大喜,抚着鬃毛说,从今以后你可以长命百岁了!说罢骑上骡子直奔南阳而去。
这金口玉言一出,骡子便永远不会生育了,但它们的寿命都很长,是马的两倍,能活六七十年,所以民间有“铁打骡子纸糊马”的说法。
(五)扳倒井
在《家乡记闻》中已经讲过。
(六)鸡叫就走
刘秀南阳溃败后带兵向昆阳进发,走到旧县的时候,天黑了,为了不扰民他们就在旧县街北头下寨了,睡前刘秀关照大家说“明天鸡叫就走,不可贪睡”;而王莽的军队在二更天的时候追到旧县南头,一街之隔却都并知道,他们也埋锅造饭,睡前同样命令说“鸡叫就走”。
刚过大半夜,街北头的鸡就开始大声啼叫,刘秀等即刻动身,拉马上路,而街南头的鸡直到天大亮才啼叫起来,等莽军洗刷完上马的时候天已大亮了,只好又开吃早饭。此时再追两军就已经距百里,再也赶不上了。
从那时起,旧县的鸡就是北头叫的早,南头叫的晚,它们之间差不多相差三个小时。这个千年之谜,一直使人费解。后来有人猜测说,可能是旧县南头的住户比较富有,生活稳定;而北头的住户多住小商贩,卖早点干什么的常常早起经营,人的生活不稳定自然而然就影响到鸡了,长期以来街南北两头鸡的生物钟得以改变,有了早晚之别。也许这个解释比较合理吧。
风华正茂,烟景文章。
风华王永生
名动一方
名动一方
  • UID502
  • 注册日期2010-10-13
  • 最后登录2011-11-0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1
  • 个人主页
  • 来自河南省 信阳市
  • QQ
  • 生日0-0-0
  • 家乡河南省 平顶山市
  • 铜币2枚
  • 威望327点
  • 银元2个
5楼#
发布于:2010-10-13 21:48
家乡记闻(五)
四、知县王乔
东汉年间,叶县出了个传奇县令叫王乔,《后汉书·王乔传》上有记载。
先引一则题外话:据说王乔曾在陕西岐山修道,那里群山环抱,涧溪回转,风景十分优美,山上有一座平台,上有天生的宝石,石上刻有自然纹理并呈现二十八星宿图,吸取日月精华后化为了两个石鸡,终日飞鸣跳跃,毛色随季节变化。传说历代君王得雄者王,得雌者霸,项羽就得了雌鸡,故称西楚霸王。且说这台上从此只剩下了一只雄鸡,经常思念同伴凄然长鸣,但有只野雉想霸占它的地盘,便寻衅滋事,它们各不相让,时时斗架,从不休止。一天王乔路过这里,手持拂尘,将稻谷向石鸡撒去,然后施法将其收服。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宝鸡”,这座石台也叫做“斗鸡台”。
暂不论此事真假,且说王乔离开后将石鸡献于汉明帝,当时王莽初灭,汉室中兴,明帝感“国之将兴,必有祯祥”之意,封王乔为礼部尚书。几年后,物产富饶的叶县却出现天气反常,灾荒频繁的现象,明帝便令王乔以尚书衔代摄叶县正印,前去赈灾。王乔来到叶县后开仓放粮,清理旧案,整顿吏风,并合药治病,战胜瘟疫,百姓大悦,皇帝也很高兴,就召见王乔。圣旨传出的次日王乔就列班待命了,皇帝很奇怪,叶县离京都洛阳三四百里,怎么这么快就到了,于是命人在王乔下次朝见时暗中进行查访,大家发现王乔却并不骑马,而是脚踏两只凫鸟凭空而降,皇帝很诧异,便派人把这两只鸟抓住了,打开一看却是王乔的两只鞋子。自此,“王乔飞凫”就成了他的尊号。原来,县北有个地方,总是有一群凫鸟(就是野鸭)来吃庄稼,大片的糟蹋粮食,人们却没法捉到它们,王乔就施展法力把它们的头鸟收服后变成了自己的坐骑,那个地方就是现在平顶山的“双凫营”村。
关于王乔还有很多传说,如辉河下游的老智庭水潭、落凫山、鹞沟等,都是为当地百姓除害或为皇后治病的事,篇幅有限,不再赘述,只讲一讲关于坟台的故事。
王乔在叶县当了五六年的知县,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家家户户都挂着王乔的画像,将其视若神明。一天傍晚,彩霞满天,人们都在街上闲聊的时候,忽然一阵闷雷打来,县衙上边飘来了一朵云彩,大家抬头一看,却是一口玉棺。王乔对大家说:“这是上天要召我回去了!”在场的人听后万分难过一齐跪下哭诉挽留,王乔流着泪说:“父老乡亲的心意我领了,但天意难违,我去以后,大家抬着棺材出县城一直往东北走,不管走到哪里绳子断的地方就是我的坟墓,那时我就会和全县百姓连在一起,县中不管出什么大事只要击动城楼上的大鼓定有人解救。”说完就辞别中众人,向西拜了三拜,入棺而殁。王县令归天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全县的百姓都来送行,哭声嘤嘤,满城哀痛。次日,人们按照亡者遗嘱抬着棺材往东北走,走了有四十里,棺材突然重了,杠夫来不及落地,绳子就自动断裂崩开了,很快一阵黄雾卷起,铺天漫地,天昏地暗。这风一只刮到半夜,等到天明时人们去看,那棺材早成了一座三丈多高,盘基盈亩的大墓了。当夜全县耕牛不吃不喝,喘息不停,一头头大汗淋漓,卧地不起。百姓们哭声相闻,十里不绝。后建有“王公祠”,成为叶县八景之一。
这个落棺材的村子就叫做坟台,现在改名为仙台镇。坟台的传说不止于此,稍后继续。
五、穆桂英的传说
众所周知,穆桂英巾帼英雄,家喻户晓,戏文里提到她说:“穆桂英家住在山洞,穆阿大寨有门庭。”然而在叶县却有许多地名传说都与这位爱国英雄有关。
叶县城东北二十多里地有座海拔一百多米的小山,名叫青龙山,又叫尚书台。唐显庆二年,高宗和武则天东巡至此,在山上阅过兵,所以又称作“讲武台”。讲武台东五里有个村庄,就是穆家寨。相传村上当时住着一位姓穆的人,曾是柴世宗驾前武官,赵匡胤陈桥兵变后穆老爹就辞官为民了。当时宋朝刚建立,局势不稳定,地方上盗匪很多,百姓们便推举他操练民兵,负责地方治安,因连退多起强盗,大家都尊称他为“穆天王”。穆天王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千金,就是穆桂英。穆老爹很宠爱桂英,白天教她读书识字,晚上教她舞刀弄枪。穆桂英天资聪颖,又勤奋刻苦,十四岁那年穆老爹就不是她的对手了。一天,父亲把她叫入室内,交给他两本珍藏书籍,穆桂英打开一看,一本是《武侯布阵图要》,一本是《混元刀法八十一解》,说这两本书是从后唐庄宗李存勖家得到的,让桂英好好琢磨体会。从此,穆桂英的基础便更上一层,愈加长进了。
秋后一天,穆桂英女扮男装,伙同几个家丁出去玩耍,忽然在山上看到一条赤练蛇,虽然自己有一身武艺却没法制服它,一个家丁随手从身边扯下一根树条向蛇打去,只一下,那蛇便卷曲在一起,浑身颤抖很快死去了。穆桂英很好奇,家丁介绍说这种树条叫做“降龙木”,不要说是蛇,就是真龙也禁不起一打,穆桂英便记住了,后来在天门阵上,就用此木做刀柄,打散了肖天左金冠上的两条恶龙,取得胜利。现在讲武台上还有这种树的嫩苗。
他们正在玩时,天上飞来一群大雁,穆桂英抽弓搭箭,射个正着,等追到雁落的地方时却看到一个少年小将带一群军官在捡那只大雁,双方相见,解除误会后,穆桂英邀这个少年去家里玩,得知他是大名鼎鼎的杨继业的孙子,杨延景的儿子,杨宗保。
原来杨继业为大宋绝食而死后,宋太宗十分悲痛,就封其子杨延景为督招讨,为筹集军粮,杨延景率部驻扎叶县城北的襄城县。杨宗保出来郊游时,碰巧遇到了穆桂英,一来二去,各有爱慕,双方家长见面后,就定了亲事。
结婚后,穆桂英跟着杨宗保屡破辽军,威名大振,后又多次挂帅,为北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千百年来成为百姓尊崇的巾帼大英雄。
后来北方女真族强大,完颜阿骨打联宋抗辽后又把矛头指向了北宋,终于在一次战争中掳走徽、钦二帝,造成靖康之变,康王赵构难逃另立朝廷。
金兵多次南犯,一次他们兵到舞阳,有个小头目因爷爷曾被穆桂英杀死,知道穆桂英是穆寨村人,便带兵杀了过来,村民们得到消息都提前逃走了。这个头目大为恼火,就开始放火烧穆家宅院,突然一声巨响,地动山摇,那些金兵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便都魂归西天了。原来穆桂英年老之时,料到北宋国运不长,而自己和北辽积怨太深,后来必定要遭报复,就在修房子时暗在房基下埋了万斤炸药,并对儿孙们作了嘱咐,金兵刚好中了这个炸药埋伏,只好全部葬身于此了。群众不知道原因,都说这是穆桂英显灵了,穆桂英带领天兵天将用雷将它们劈死了,愈传愈神,后来金兵和南宋交战时始终不敢接近穆家寨。
传说归传说,解放前后,这里确实出土了不少宋代文物,而且每次大雨过后街上、村上都会出现一些麦子、绿豆等碳物颗粒,这些现象是否与当时有关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这些,叶县还有许多人物传奇,如邵奉街与邵雍
北宋英宗年间,洛阳出现了一个大易学家——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他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掺杂道教思想,虚构一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成为他的象数之学也叫先天学。他卜术很准,但一生不求功名,四处游历,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达官贵人十分敬仰他,常与之饮酒作诗,并买园宅送他居住,他依此过着耕种自给的生活,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他勤于著书,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等。宋朝理学鼻祖之一的程颢曾在与邵雍切磋之后赞叹道:"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我们开始讲他在叶县的故事。邵雍外出游历回到洛阳后,衣食逐渐不继,他的好友就在叶县城东给他借了百亩地,一面研究易学,一面设塾教书。有一次他看到一位盲人在街乞讨,非常可怜,就决心为盲人们找一个生活出路,便用了三年时间推演出一部《盲人历》。这部盲历只在盲人之间相互口传,只要人们说出年月时辰,就能很快知道生辰八字以此推算吉凶祸福,直到现在,不是盲人是学不会的,正常人若想知道某年某日的干支必须翻看《万年历》才能查出来。从那时起盲人们就可以手持云盘,走南闯北,靠为人算命来养活自己了。
由于邵雍热心助人,教人向善,大家都尊称其为邵夫子。现在田庄乡的邵奉一带还流传他的几个故事。
只讲一个脱衣见夫的故事。有对夫妻,结婚不久丈夫便外出经商了,一去就是三年,妻子想念丈夫,便去找邵夫子帮忙掐算一下,在打开扇子扇风的时候合扇的纸一下子掉了,只剩下扇骨拿在手里,妻子大吃一惊,忙问主何吉凶。邵夫子问她丈夫是什么时候走的,她回答说,是一天早晨,没有吃早饭就走了。邵夫子就笑了笑说,那么他今晚就要回来,你快回去准备酒菜接风吧。女的很高兴,就辞别夫子回去了。
且说晚上邵夫子吃罢饭,在院里乘凉,忽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大吃一惊,只见门下立着一个男子,口中咬着用手巾裹着的一个包边敲门边翻找东西,便忙问你是某某的丈夫吧,男子很惊异的说了个“是”,邵夫子赶紧说:“你快回去吧,你妻子正要上吊,回去晚了就来不及了”。男的一听就赶紧转身回去了,邵夫子也跟着去了。进门一看他妻子果然是在梁上挂着,不过回来的及时,还没耽误事。等一切稳住了,男的就不解的问邵夫子怎么知道自己今晚回来,邵夫子说:“你妻子找我时扇子脱纸,按说是凶兆,但我听说你是早上走的,便根据穿衣送夫,脱衣见夫的道理叫她给你备酒接风”;男的说;“怪不得我回来后见她摆了酒菜,以为她是跟别人约会就做了番质问,她说是你算的,我就去找你对证——但是你又怎么知道她在家上吊呢?”邵夫子解释说:“我看你开门时,口下有巾,分明是个‘吊’字,而且你头上有横木(门楣),就一定是上吊了,你妻子肯定觉得委屈打算以死明志,所以叫你赶快回来。”男的恍然大悟,原来他走到门口时为了掏算卦的钱就翻手巾包,一时急了解不开就用嘴咬,没想到这一切景象在邵夫子那儿都是有用的暗示……

他走后,当地人民怀念他,就把他教书的地方叫做邵奉街,住的地方叫做邵奉店,并为他修了祠堂,立碑纪念,碑上刻的是“邵康节先生衍易处”。
风华正茂,烟景文章。
风华王永生
名动一方
名动一方
  • UID502
  • 注册日期2010-10-13
  • 最后登录2011-11-0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1
  • 个人主页
  • 来自河南省 信阳市
  • QQ
  • 生日0-0-0
  • 家乡河南省 平顶山市
  • 铜币2枚
  • 威望327点
  • 银元2个
6楼#
发布于:2010-10-13 21:59
回复 Linichen 的帖子

随便写写,敬请雅正!
风华正茂,烟景文章。
kang622
一派掌门
一派掌门
  • UID307
  • 注册日期2010-09-03
  • 最后登录2013-11-16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1232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河南省 驻马店市
  • 铜币1枚
  • 威望9733点
  • 银元1个
7楼#
发布于:2010-10-13 22:08
敢问您老是来刷贴的么?
洛忆
江湖豪侠
江湖豪侠
  • UID301
  • 注册日期2010-09-02
  • 最后登录2012-09-0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73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8枚
  • 威望2495点
  • 银元24个
8楼#
发布于:2010-10-15 10:07
这么长啊!!!
听醒木一声收 故事里她还在等候 说书人合扇说从头 谁低眼 泪湿了衣袖。。。。
洛忆
江湖豪侠
江湖豪侠
  • UID301
  • 注册日期2010-09-02
  • 最后登录2012-09-0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73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8枚
  • 威望2495点
  • 银元24个
9楼#
发布于:2010-10-15 10:08
kang622 发表于 2010-10-13 22:08
敢问您老是来刷贴的么?


刷帖也挺辛苦的!!!顶下!
听醒木一声收 故事里她还在等候 说书人合扇说从头 谁低眼 泪湿了衣袖。。。。
风华王永生
名动一方
名动一方
  • UID502
  • 注册日期2010-10-13
  • 最后登录2011-11-0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1
  • 个人主页
  • 来自河南省 信阳市
  • QQ
  • 生日0-0-0
  • 家乡河南省 平顶山市
  • 铜币2枚
  • 威望327点
  • 银元2个
10楼#
发布于:2010-10-19 21:05
回复 kang622 的帖子

什么是刷帖啊
风华正茂,烟景文章。
洛忆
江湖豪侠
江湖豪侠
  • UID301
  • 注册日期2010-09-02
  • 最后登录2012-09-0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73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38枚
  • 威望2495点
  • 银元24个
11楼#
发布于:2010-10-19 21:14
回复 风华王永生 的帖子

永生可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而已啊~
听醒木一声收 故事里她还在等候 说书人合扇说从头 谁低眼 泪湿了衣袖。。。。
风华王永生
名动一方
名动一方
  • UID502
  • 注册日期2010-10-13
  • 最后登录2011-11-0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1
  • 个人主页
  • 来自河南省 信阳市
  • QQ
  • 生日0-0-0
  • 家乡河南省 平顶山市
  • 铜币2枚
  • 威望327点
  • 银元2个
12楼#
发布于:2011-04-08 20:54
回复 kang622 的帖子

刷帖也不容易啊{:soso_e128:}
风华正茂,烟景文章。
风华王永生
名动一方
名动一方
  • UID502
  • 注册日期2010-10-13
  • 最后登录2011-11-0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1
  • 个人主页
  • 来自河南省 信阳市
  • QQ
  • 生日0-0-0
  • 家乡河南省 平顶山市
  • 铜币2枚
  • 威望327点
  • 银元2个
13楼#
发布于:2011-04-08 20:59
回复 洛忆 的帖子

为家乡增光添彩
风华正茂,烟景文章。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