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风华王永生
名动一方
名动一方
  • UID502
  • 注册日期2010-10-13
  • 最后登录2011-11-0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1
  • 个人主页
  • 来自河南省 信阳市
  • QQ
  • 生日0-0-0
  • 家乡河南省 平顶山市
  • 铜币2枚
  • 威望327点
  • 银元2个
阅读:1464回复:1

由诸葛亮出山前后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1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1-03-29 22:33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和军事家,也是民间家喻户晓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谋略,光照古今,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
 诸葛亮的一生分为前27年和后27年两个阶段,在他27岁那一年,诸葛亮高调的“就业”了。三顾茅庐后,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五擒……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君臣二人风云际会,开创了蜀汉王朝的煌煌大业。
 今天从就业角度来看,诸葛亮出山的前后故事对大学生的就业也是极有启发意义的。不患人不知,患己无为,我们看下诸葛亮出山前的准备和出山后的应对。
一、广泛读书,增长见识
 隐居隆中时,诸葛亮能自比管仲乐毅,这不是吹牛的。
 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他读书只“观其大略”,决不当“书虫子”和“书呆子”,而是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精神实质”,即从整体、全局、战略性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和人物。
 其次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诸葛亮认为:“非学勿以广才,非志勿以成学。”他的读书面是很广的,除了儒家经典外,他遍读诸子百家,对属于法家与兵家著作的《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都深有研究,在学习基础上思考,并能融会贯通。史称他“性长于巧思,损益连驽,水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
 诸葛亮读书学习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经世致用、治国安民。他不做寻章摘句、脱离实际的“儒生雅士”,而是做“识时务”的俊杰。读书要树立远大的目标。诸葛亮不仅熟读万卷书,还行万里路。他喜欢出游,与颖川石广元,孟公威,黄承彦等人谈论天下大事。出游使他开阔视野,把理论与天下的一些新闻联系起来,客观看待,不至于纸上谈兵。得其精髓的诸葛亮终成一代贤相。
 “诸葛亮读书法”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广泛涉猎和深厚沉淀,诸葛亮才能在刘备“三顾茅庐”时提出《隆中对》,面试一举过关。
 大学生就业,除了专业知识要准备扎实外,还要大量积累其他学科的知识,做到“又专又通”,触类旁通。很多学生以为取得文凭就不需要再学习了,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后就会发现在学校学到知识是很有限的,而且相当一部分内容随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淘汰。因而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且时常随着工作需要进行新知识的补充才是更重要的。另外,学习又是多方面的,如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多与老师同学交流,阅读更多更广的图书都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学会推销自己
 诸葛亮本是布衣,躬耕于南阳,他怎么就一步登天做了刘氏集团的二把手了呢?我们不妨跟着诸葛亮学学自我推销的艺术。
 首先是名人推荐。为诸葛亮出山制造舆论的共有三个人,一个是庞德公,他将“伏龙”这个雅号送给了诸葛亮;另一个是司马徽,他向刘备郑重地推荐了诸葛亮;最后一个才是徐庶,他在离开刘备的时候“走马荐诸葛”。但这一锤定音之人还是徐庶,一句“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刘良矣”让刘备茅塞顿开,如梦初醒,喜曰:“愿闻此人姓名。”然后具厚币,准备同关、张前往南阳请孔明。就这样,虽未与主考官谋面,诸葛亮已利用舆论的力量,起到了先发制人的作用。
 其次是民众口碑。刘备“三顾茅庐”时,屡次听到、看到地方群众对诸葛亮的赞誉。第一次去,先看见一批农民在一边种地一边唱歌,走过去问,这个歌是谁创作的?答曰孔明先生。第二次去是见他的朋友们在酒店里面唱歌,返回时又见一吟诗的老头儿,说的唱的也都是关于孔明的事情,这么折腾了两回以后,刘备都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了。所以到了第三次,刘备再去的时候是择吉斋戒,沐浴更衣,态度变得很端正,到了地方后还一等再等,诸葛亮成功出山。
 所以,大学生如何成功把自己推向市场,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找到自己能够施展手脚的舞台,这是很多同学面临的迫切问题。从诸葛亮的例子上,我们应该学会用人脉关系打开局面,多结交一些阅历丰富的朋友,比较敬佩的和有很多人生积累的人都可以主动去交往,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结交新的朋友不是很难的事情。
 还有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扩大自己的交流面,可以通过同学聚会、各种活动去和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交往。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去了解新生事物,不断地颠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一些看法,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兴趣,对新事物的好奇和敏感,和各个行业的人都能聊上几句,有自己的见解——无论这个见解是自己总结的,还是听来的。
 所以在职业规划之前,不如先开始"炼人"行动,把自己的个性、能力锤炼出来,把自己推销出去,职业机会也就来了。
“良擒择悠木而栖,良臣择明主而事”——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诸葛亮是一代人杰,但是其主观上毕竟是要成为将相的,要成一代名将就要选择一代明主。乐毅因辅佐燕昭王而功成,管仲因辅佐齐桓公而名就,而无论燕昭王还是齐桓公都是一代明主。相反,作为盖世奇才的李牧和范增却因所辅佐之人的昏庸,导致非单不能成就管乐之功名,反倒下场凄凉,前者郁郁而终,后者被逼自杀,可谓生不逢主。
 作为既有“自知之明”,也有“知人之智”,同时不乏“宁静之气”和“淡薄之心”的诸葛亮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其必然对将来辅佐的“主”有一个基本的标准,正如每一个女子心中都有一个白马王子一样。
 然而,到底什么样的人是明主呢?诸葛亮认为这个“明主”至少应当包括胸怀大志、豁达大度, 宽仁爱人等方面,这就是他选择刘备的主要原因。
 对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最好给自己做一下职业规划。明确今后将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如何最优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面对如何向新行业发展,怎样选择有前途的单位等问题时,就需要找对这个行业熟悉的人来进行分析。有人冲着高薪去的,就要伴随非常强的工作压力;有人奔着发展机会去的,那就需要不断充电,获得进入的通行证——这些都是非行业人员看不到的。
 提前进行职业规划,选择好将要效忠的事业和追寻的“明主”,这些前期的分析会让你把利弊都想清楚,
即使选择进入了,也能对遇到的困难有个事先的预期,不会产生大的冲击。这个阶段非常重要,不可或缺,而且这个阶段也许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最终是值得的,“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诸葛亮不就等到了27岁才完成了职业规划嘛。
 四、抓住机遇,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孔明虽然遇到了能够让自己施展才的地明主,可此时汉室已衰微,尽管孔明身负雄才大略,怀抱天下,然想辅助刘备复兴汉室已经无望了,可谓生不逢时。诸葛亮投奔刘备是找对了人,但因不得“天时”,所以他六出祁山不胜,最后病陨五丈原,只落得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难道不可惜吗?
 我们要明白,当时的统治思想是儒家学派,主张“入世”,赞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尽人事、听天命”,虽然知道汉室是不可能复兴的,改朝换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孔明在主观上于乱世中得遇明主,希望救万民于水火,实现自己的抱负,所谓匡扶汉室只是当时迎合局势的一种口号,而在客观上让群雄争霸的局势成了相对清晰的三国鼎立之势,在几十年的三国鼎立局面中,三方的国力在不同的治理团队手中实现了不同的发展,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孔明的价值在于树立了智慧贤臣的标杆,并扮演了竞争者的角色,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这就是诸葛亮的价值。
 所以面对这样那样的机遇,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们切不可挑三拣四,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机会,只有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我们以往把就业仅仅看作是人生存的手段,生存的保障。这并没有错,一个显见的道理是,人没有生存就没有一切。但是,就业难道仅仅是生理的需要吗?难道不也是人必需的精神需要吗?难道就业不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吗?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表明,人们的需求总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由生理需求向心理需求发展的。因此,把就业和实现自我价值联系起来,无疑是对就业模糊认识的一次廓清。
 现在有些大学生求职时,总是抱着侥幸或者投机心理,把求职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完美的机遇上,梦想天赐良机,使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这种想法是美好的,却是不切合实际的。    
 智者创造机遇,老实者善抓机遇,愚蠢者错过机遇。求职的机遇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的,而不是上天的恩赐。俗话说得好:有能走遍天下,无能寸步难行。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吃馒头自己蒸。现在,社会已由以往的学历时代逐渐过渡到能力时代,“有了金刚钻,不怕揽不到瓷器活”,只要拥有真才实学,有不怕吃苦的实干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就不怕找不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就不愁找不到在社会上的立足点。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所以不要去想什么时候能遇见良好的机遇——在你自己的心态和状态最好的时候,遇见的那个,便是了。
五、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
 诸葛亮出山后,他的身份转变很大,从一介布衣到蜀国的军师,刘关张死后又成了实际的当权者——人际关系也随之发生了诸多变化。
 从三顾茅庐开始,刘备就把政治,部分军事,全部外交的权利给于了诸葛亮,后来又有了托孤的遗嘱,可以说诸葛亮赢得了领导的充分信任。
 在同事和下属之间,他也处理得比较妥当。《三国志》评价张飞、关羽时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就是说关羽比张飞有文化,也有点傲,不服气,所以诸葛亮对待关羽就特别注意分寸,努力维持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马超投蜀以后,为解决益州问题立下功勋,获得殊荣,关羽就闹意见了,要离开荆州到西川来同马超较一高低。诸葛亮连忙给他写信安抚,一顶高帽子,才使此议寝息。
张飞就不是这样了,只要诸葛亮点了他的将,无不悉心为之,而且,多有创造性的发挥,每每创建奇功。对此,诸葛亮和这位莽张飞,往往产生不言而喻的默契。当消息传来,说他所住大寨,逐日间饮酒,酩酊大醉时,诸葛亮非但不加怪罪,还派人专程把佳酿给他送去。表明了他们之间心灵上的沟通,和以诚相待的友情。当然还有赵云、姜维等其他将领和上下事务都处理得很得人心。
  这就说明,一个新人到一个新的团队后,交际沟通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交际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尤其是刚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更需要这方面的锻炼。
 现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独处的时间较多,即使是在学校中的人际交往,也相对简单,从而造成了一定的封闭性。要锻炼交际沟通能力,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无论对方是上级领导还是普通同时,不论对方美丑、学历高低、专业出身,都要积极主动地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向对方请教他们身上所具备的长处、优点;另外还要注意社交礼仪、社交知识方面的积累,积少成多;并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学习锻炼,养成良好的习惯。
 进入任何一种企业都是一个团队合作的集体。无论在学校的专业知识多么优秀,但到一个企业里还是离不开团队合作,这就是很多企业在招聘毕业生过程中看重学生们在学校中参加学校社团、学生会或其他组织的原因。因为交际能力还包括管理能力,包括自我管理、时间管理、工作管理等。建议广大毕业生有空参加一些企业的新员工培训、时间管理等方面的讲座,里面所包括的许多方法对即将入职的新人们来说,大有益处。

风华正茂,烟景文章。
koala
总版主
总版主
  • UID7
  • 注册日期2010-07-12
  • 最后登录2012-07-01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2476
  • 个人主页
  • 来自河南省 洛阳市
  • QQ
  • 生日0-0-0
  • 家乡河南省 洛阳市
  • 铜币18枚
  • 威望7870点
  • 银元17个
沙发#
发布于:2011-03-30 11:35
对于人才,是这个样子的。。。但我们大多数都不是人才。。。
改天我也找些人炒作炒作,把我弄成“名人”好了,弄个什么绰号之类的
[img]static/image/smiley/comcom/3.gif[/img] 我乃和谐社会的福尔摩斯~~~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