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75楼#
发布于:2010-12-17 12:18
他:“我愣了好一阵,猛然,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然后忍不住大笑,爱人和孩子吓坏了,赶紧冲进来,当时我激动的不行,走到他们跟前,抱着他们娘儿俩放声痛哭,告诉他们:我找到了,我回来了。”
我克制着自己的感情波动看着他。 他:“那一瞬间,我的所有分身都消失了,所有的声音也都没有了,我知道我真的找到了。” 我:“我很希望您能告诉我!” 他平静的看着我:“马可以跑得很快,鱼可以游的很深,鸟可以飞的很高,这都是它们的特点,为什么呢?马跑得很快,但是马不会四处去问自己为什么跑的快;鱼游的深,但是鱼不会四处找答案自己为什么游的深;鸟可以在天空翱翔,但是鸟不会去质疑为什么自己可以飞的那么高。我是人,我不会那么快,那么游,那么飞,但是我能够去找、去追求那个为什么。其实,这就是人类的不同啊,这就是人类的那颗心啊。” 我:“原来是这样……” 他:“其实,我想通了很多很多。生和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尊重生命;生命是否高贵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存在;在自己还有生命的时候,在自己还存在的时候,带着自己那颗人类的心,永不停息的追寻那个答案。有没有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充满期待。还记得潘多拉盒子里的最后一件礼物吗?” 我:“希望。” 他笑了:“没错,就是这个。就算会质疑,就算问为什么,那又怎么样?不需要为此痛苦或者不安,因为人类就是这样的,就是有一颗充满好奇、期待、希望,永不停息的心脏。” 我觉得心里的一个结,慢慢的解开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我问他:“痊愈之后您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他没直接回答:“你有宗教信仰吗?” 我:“不好意思,我没……” 他:“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我也没有,不过,我想借用新约的一句话,就是你刚刚问题的答案。在《约翰福音》第九章二十五节的最后一句。” 他狡黠的笑。 出了门我立刻发短信给一个对宗教颇有研究的朋友,让她帮我查一下。过了一会儿她回了短信给我。 《约翰福音》第九章第二十五节原文:He answered and said, Whether he be a sinner or no, I know not: one thing I know, that,【whereas I was blind, now I see.】 【从前我是瞎的,如今我看得见。】 【特别感谢Kelly】 在落笔的时候,我对那句原文的语法问题产生了质疑,特别感谢远在英国的Kelly小姐帮我查证。 特此感谢! |
|
|
76楼#
发布于:2010-12-17 12:18
第三十二篇《禁果》
她:“难道不是吗?我觉得太刺激了!” 我:“我怎么觉得你思维倾向有些问题啊?” 她:“每个人都会有那种倾向吧?只是我说出来罢了。好多不说的,你可以直接把那种划分为闷骚类型。” 我:“嗯……不对,就算有你说的那种反叛或者挑战或者追求刺激的情绪,也没你那么强烈。你这个太……” 她:“那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我觉得对自己来说,这点真的是梦想,哈哈哈,我太没追求了。” 我:“正相反,我是觉得你太有追求了。” 坐在我对面的不是患者,是我的一个朋友,但是我觉得她有得精神病的潜质,这么说是因为她有一些很特殊的想法,特殊到我不能接受或者我觉得很疯狂……不好意思,不是很疯狂,是相当的疯狂。因为迄今为止,我还没听到过任何人有这种想法——像她那样的想法。 她:“你不是在夸我吧?” 我:“不是。” 她:“唉……怎么不理解呢你?这样吧,我退而其次再说我的第二愿望吧?” 我:“等我坐稳一点儿。” 她笑:“你真讨厌!” 我:“好了您说吧。” 她:“你有没有想过,假如你在埃菲尔铁塔上参观的时候,突然想大便,然后就躲在铁塔的什么地方,真的大便了?还看着那个自己排出的东西自由落体。” 我:“啊?什么?” 她无视我的惊讶:“我们再换一个地方:在参观自由女神的时候,在自由女神的火炬上大便?或者在狮身人面像的臂弯里大便?要不在金字塔里面?英国的大本钟上?或者北极南极的极点?太和殿的龙椅?天安门城楼……” 我:“停啊,停。怎么奔着违法乱纪去了?为什么要在那些地方去大便呢?” 她严肃的看着我:“那是有意义的。” 我:“什么意义?” 她:“排泄是正常的生理行为对吧?但是人类把那事儿搞的隐私了,偷偷摸摸藏着干,我觉得那是不对的。那些建筑既然是人为的,那么所谓辉煌的定义也是人为的喽?所以我想在那种人为意义的辉煌上,做着本能的事儿……” 我:“不好意思,我还得叫停。你这是行为艺术了吧?” 她:“你知道我很鄙视那些所谓搞艺术的。” 我:“可你的做法和思路已经是行为艺术了。” 她:“你怎么老用现有的模式套啊?谁说那就算艺术了?那个算什么艺术啊?只是我很想那么做,觉得很刺激,至于别人认为是什么我才不管呢。谁说这是艺术我都会狠狠的呸一口!” |
|
|
77楼#
发布于:2010-12-17 12:18
我:“呃……那好吧,可是为什么要用那种方式刺激呢?你可以跳伞,潜水,蹦极,坐过山车……”
她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那些太小儿科了,我需要的是那种心理上和情绪的刺激,你说的那些一帮人都起哄,有什么刺激的?你给我根烟。” 我:“这是肯德基,不让抽烟。” 她:“你先给我,我点上,有人轰我我就叼着出去,总不能夺下来吧?” 我无奈的把烟盒打火机递给她。 她点上,轻巧的吸了一下后舔着嘴唇,带着一脸挑衅找茬的神态四处瞟着。 我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我:“你怎么跟青春期小孩似得?” 她:“谁说,只有小孩才能这样了?其实你想过没,我们都是那种四处找茬四处惹事儿的动物。” 我:“你是指人类?” 她:“嗯。你看,伊甸园禁果的故事知道吧?甭管有没有蛇的事儿吧,最初那两口子还是尝了对吧?我原来想过,要是他们俩都没吃,就一直那么纯洁的在那个花园里溜达着?有劲吗?” 我:“可能挺有劲吧?” 她:“有劲?我问你:知识,是负担吗?” 我认真想了想:“分怎么看了。” 她:“不不不,你错了,知识永远不会是负担,欲望才是负担。你的知识只是知识,你要看本质,有了知识,你自己又附加了很多欲望出来,也就是说,你获取知识的原始动力不是纯粹的。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工作后又上那些各种补习班是为了什么?为了渴望知识?呸!那是胡说!但是最初学院的建立是为了什么?为了传播知识,现在已经不是了,大学甚至成了虚荣的一部分——如果你是名牌大学出来的话。为了知识?这个谣传太冠冕堂皇了!” 我:“嗯,这点我同意,好像最早学院和书院的成立的确是为了传播知识,或者传播某种知识。” 她:“对吧?伊甸园那两口子,获得了一个新的知识:吃了那个无公害苹果,就怎么怎么样了,欲望导致他们去尝试。对不对?” 我:“被你一说,觉得那么……” 她:“哈哈,不管我怎么用词或者语气,我说的是没错吧?而且很多事情原来不是隐藏着的,是很公开很荣耀的,周围的人也都怀着喜悦的心情对待。” 我:“嗯?我没懂,你指什么?” 她:“结婚就是。最初的婚礼是一种喜庆,一对野人决定一起弄个孩子出来,就宣布了,大家都道贺。然后两人手牵手进了小帐篷或者在某个角落开始做爱。现在除了最后一部分藏着,其他部分还是延续下来了。前一部分是什么?婚礼对吧?婚礼主要目的是什么?是个新闻发布会,是个行为说明会对吧?其实说白了就是结婚那对小公母,联名向双方的亲朋好友公开宣布,今晚我们俩要OOXX啊。可大家不觉得肮脏下流,反而高兴的来参加。婚礼其实本身就是神圣的,制造后代。但是OOXX那部分成了隐私了……当然了,现代的婚礼复杂了,都是人自己搞的。” (受字数限制,本篇未完待续) 我有点儿懵的看着她:“婚礼原来是为了宣布俩人今晚OOXX……” 她:“对啊,其实婚礼很刺激。这么公开的宣称,多刺激啊,参加的人不知道吗?都知道吧?哈哈,真刺激。” 我:“疯狂的婚礼……” 她掐了烟得意的看着我:“怎么样,没人管吧?再说回来。如果我们最开始确定一个人成年仪式,就是要到指定某个辉煌的地点去大便。那么现在恐怕埃菲尔铁塔底下修个露天化粪池吧?” 我:“终于明白你要说什么了,你是想说去挑战那种现有礼仪和道德还有隐私的公众认知对吧?” |
|
|
78楼#
发布于:2010-12-17 12:18
她笑了:“你怎么非得复杂化这件事儿呢?我只是想刺激,没那么多大道理。这么说吧:是不是禁果,吃了能怎么样,对我来说没所谓。我想吃了它,才是目的。”
我:“嗯……是在这么说,但是你的行为肯定有潜意识的成分……我懂了!” 她:“嗯,你懂了吗?” 我:“你是想说:纯粹。” 她很高兴的笑:“哎呀,这个小朋友真聪明啊,就是纯粹。我们现在做事儿都是不纯粹的,都是很多很多因素在里面,为什么就不能纯粹的做件事儿呢?纯粹的做一件事儿,多痛快啊。你生活一年,能有一次什么都不想就是为了纯粹的做而做吗?没有吧?所以说你活得累。而我不是,我活的自在,我至少刚刚就做了啊,我在不让抽烟的地方抽烟了,就是想做一件纯粹的事儿。我说的那些在各种地方大便,也是一件纯粹的事儿。滚他的艺术,跟我无关!” 我:“这是放纵吧?” 她:“你这个人啊,死心眼。让你什么都时候都纯粹了吗?我们都是社会动物对不对?而且还都脱离不了对不对?但是给自己的尝禁果的机会,哪怕一年就一次,不是为了任何理由,就是想尝,跟别人无关。我是杂志编辑,我依旧在城市、在人群生活,我偶尔纯粹一下,行不行?” 老实讲,我的确被说动心了。 她笑的很得意:“开窍了?我得撤了,约了人逛街。” 我:“嗯……等你决定去什么辉煌地方大便的时候,提前通知我,我要做你纯粹的见证人。” 她仰起头大声笑,周围的人都为之侧目。 笑完她变魔术似得从包里翻出个苹果,放在我面前:“尝尝看?” 我在二楼目送着她一溜小跑的出了店门远去了。 拿着苹果,我犹豫了一秒钟,咬了下去。 一股清新的味道在嘴里弥漫开来。 第三十三篇《朝生暮死》 她:“你下午没别的事儿吧?” 我:“嗯,没事儿了。” 她:“那你先别走了,咱俩聊聊?” 我:“好啊。” 她是我认识很久的一个朋友,职业是心理医生,有催眠资质。曾经在很多时候给过我很多帮助,如果没有她的存在,有些事情我甚至不知道该去问谁——指对精神病患者这方面。 |
|
|
79楼#
发布于:2010-12-17 12:18
我:“是觉得我有精神病人的潜质了?”
她:“哈哈,看你说的,就闲聊。我突然对你很感兴趣。” 我:“嗯,认识7年了,今儿才感兴趣的?” 她:“哟?都7年了?你记那么清楚?” 我:“对啊,我生日您总是送一种礼物:领带。各式各样的领带。” 她笑:“是,我很头疼送男人生日礼物……说起来,好像我老公也只收到过领带。” 我:“你就是礼物,对他来说你就是最大的礼物。” 她:“嗯,下次我认真告诉他,哈哈哈哈。” 我:“你怎么没正经啊?我哪儿让您感兴趣了?” 她:“不正经的是你,聊天还录音?习惯了吧?” 我:“嗯,您说吧。” 她:“真受不了你……我是想问,你最初是怎么选择接触他们(指精神病患者)的?不要说别的客观原因,我问的是你个人意愿的问题。” 我:“还记得几年前你给我做的深催眠吗?” 她:“因为这个?” 我:“嗯……一部分吧?不过我听录音的时候自己都不敢相信。” 她:“所以我说不让你听。” 我:“不管怎么说,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萌生那个想法的,虽然后来想的更多……对了我跟你说过吧?每个人看待世界是不一样的?” 她:“嗯,角度问题。” 我:“后来我发现更多的东西,不仅仅是看到的不一样。” 她:“你说。” 我:“一个世界的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世界。反过来,这些不一样的世界,也影响了看待者本身。” 她:“你最近说话喜欢兜圈子你发现没?” 我笑了:“我的意思是说:既然一个世界被可以演绎成这么多样,那么尝试一下很多个世界来让一个人看吧?这样似乎很有趣。” 她:“我能理解,但是这样很危险。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你接触太多的问题。” 我:“我知道危险,尤其我这种没系统专业知识就凭小聪明死顶的人。不过,我太好奇了。” 她:“你不觉得你好奇心太强了吗?” 我:“说句实话吧,我自己都觉得早晚死这上边。” 她:“你别瞎说……对了还有件事儿,我想问问,你平时个性挺强的,为什么能接触那么多患者?而且还都跟你聊得不错?” 我:“我也是精神病呗。” 她很严肃:“我没跟你开玩笑,也不想对你诊疗什么的,我想听你的解释。” 我:“我说的玄一点儿你能接受吗?” 她:“你说吧,我见得患者比你多。” 我:“OK,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就在身体周围。用那些骗子、半仙的话就是气场,说伪科学点儿就是个人的磁场。其实说的都对,也都不对。说的对是因为的确有类似的感觉;说的不对是因为那个划定还是以概念划定的。我可以试着解释下:其实那种所谓个人的空间,是自身的综合因素造成的。拿我举例,从我的衣着,举止,到我的眼神,表情,动作,还有我因为情绪造成的体内化学物质分泌,然后通过毛孔扩散到空气中,这些都是造成那个所谓空间的因素。” 她:“嗯,分析的有道理。别人在不知不觉中接触了你的化学释放,看到或者听到你的言谈举止,受到了一些心理上的暗示,结果就在感觉上造成了‘场’的效果。” |
|
|
80楼#
发布于:2010-12-17 12:18
我:“就是这样的。而且这个‘场’还会传染。当有人感受到后,如果接受这个‘场’的存在,情绪上受感染,身体就会复制一些动作、化学气息啥的,说白了就是会传染给其他人。最后某个人的个人空间被大家扩散了,导致一些群体行为。例如集体练功一类的,经常出这种事情。”
她:“群体催眠或者说是症候群……你怎么打岔打这么远?” 我:“不,我没打岔。我是需要你先了解这个情况。好,我们说回来:你刚刚说我个性很强,其实我自己知道。但是带着这种个性是接触不了精神病人的。所以我会收敛很多。面对他们的时候,我没有表情,没有肢体语言,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我要全面压缩自己的空间。这样,我才能让对方的空间扩大,扩大到我的周围。也就是这样,才能接受我。为什么?因为我没有空间,我的空间和对方是融合的。其实呢?不是融合,我收缩阵营了而已。但是这种情况对方很难察觉。” 她皱着眉:“明白是明白了,但是好像用客观这个词不太恰当……” 我:“不是客观,是彻底的谦卑,态度上的谦卑。” 她:“嗯,有点儿那个意思……很有一套啊你!” 我:“别逗了,你也知道那个谦卑只是一时的姿态,其实我是要了解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世界观。” 她:“那你为什么不了解正常人的呢?” 我:“理论上讲没正常人哈?因为正常这个概念是被群体化认可的……” 她:“别东拉西扯,说回来你。” 我:“哦……我挑这个群体是经过反复考虑的。你想啊,什么人会渴望对别人说这些呢?一定是那些平时不被接受的人,不被理解的人,被当做异类的人。他们很愿意告诉别人或者本质上、内心深处很愿意告诉别人,就算他们掩饰,但是相对正常人来说,也是好接触太多了,他们相对很容易告诉别人:我的世界是这样的!只要有人愿意听、愿意花时间去接触;而所谓的正常人很难做到那么的坦诚,他们太多顾虑了。这样我会多花一倍,甚至N倍的时间去接触,太累了。” 她:“有道理。我再把话头临时回去一下:你说了为什么挑选那个人群,为什么想看很多个世界,以及你好奇。可我还是想知道你最根源的是被什么驱使的。” 我认真的看着她:“你肯定知道,不用我自己说吧?” (受字数限制,本篇未完待续) 她:“我们不要玩儿诸葛亮和周瑜猜火攻那套,我想让你说。” 我:“呃……好吧。我从根本上质疑这个世界。” 她:“你不接受那个公众概念吗?” 我:“什么公众概念?” 她:“活在当下。” 我:“我接受,但是不妨碍我抽空质疑。” 她:“好了我现在回答你:这就是我对你感兴趣的地方。” 我:“质疑的人很多啊。” 她:“不同的就在于:你真的就去做了。我们原来聊的时候你说过,你会尝试多种角度看一个事物,你最喜欢说的是:要看本质。” 我:“对啊,看清本质很多事情都好办啊。” 她:“露馅了吧,你的控制欲太大了。你对这个世界的变幻感到困惑,你很想找到背后那个唯一的原动力,你知道那是本质,你想掌握它。否则你会不安,你会失眠,你会深夜不睡坐在电脑前对着搜索栏不停的找答案,你休息的时候会长年累月泡图书馆,查找所有宗教的书籍,历史的书籍,哲学的书籍,可是你看了又不信,反而更加质疑了,对不对?你不知道怎么入手,你觉得总是差那么一点儿就抓住了,但是每次抓到的都是空气……” 我:“停!不带这样的!说好了闲聊的!” 她:“好我不分析了,我想问:是什么让你这么不安呢?” |
|
|
81楼#
发布于:2010-12-17 12:19
我:“我没不安。”
她:“别抬杠,你知道我指的是你骨子里的那种感觉,不是表面。” 我:“这得问您啊,深催眠那次的分析您始终不告诉我,为什么不告诉我?” 她狡猾的笑了:“等你长大了我就告诉你。” 我:“该死的奚落……” 她笑的很开心。 她:“你知道吗,我没想到你会坚持这么久,指接触患者。” 我:“嗯,我自己也没想到。” 她:“不是一个人吧?” 她似笑非笑的看着我。 我:“你是说我分裂了?” 她:“几个?” 我:“我想想啊……4个吧?” 她:“痛快招吧,别藏着了。” 我:“有啥好处?” 她想了下:“等你走的时候,给你原来那次你的催眠分析。” 我:“真的?” 她:“说吧。” 我:“嗯嗯!好像四个人格分工不同的。最聪明、最擅长分析的那位基本都深藏着,喜欢静,喜欢自己思考,接收的信息只会告诉其他人格,不会告诉外人,这个叫分析者吧?而现在面对你的这个,是能说会道的那种,啥都说的头头是道,其实思维部分是来自分析者的,这个叫发言人好了;还有个女的,负责观察,很细致,是个出色的观察者,可能有些地方很脆弱,或者说软弱?还有一个不好说,不是人类吧?或者比较原始。” 她极力忍着笑:“藏了个流氓禽兽?” 我:“不,你现在面对的才是流氓禽兽。” 她笑的前仰后合。 她:“好了,不闹了……我觉得你情况很好。你接触了那些后,心理上没有压力吗?” 我:“怎么可能没有,而且很多是自己带来的压力。” 她:“自己带来的压力?” 我:“没劲了吧,不要重复我最后一个词,这个花招是你教我的。” 她:“不好意思,习惯了。” 我:“我发现我接触的越多,疑惑就越多。因为他们说的太有道理的,但是这跟我要的不是一回事儿。虽然很接近的感觉,但总觉得还不是那个点……这么说吧,如果说有个临界点或者沸点或者冰点或者燃点的话,每次都是即将到达,然后没了,就到这里了。我猜可能不是自己领悟的,没办法吃透……哎这让我想起那句佛曰了:不可说,不可说。” 她:“我也想起这句来了,不过……原来你的质疑成了一种保护……可这样的话压力更大,你的世界观虽然没被扭曲或者影响,但是你的自我焦虑还是没解决啊?” 我:“没错,开始是。那阵严重的失眠,我觉得真的快成三楼楼长了。不过,某次觉得即将崩溃的时候,还是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她:“找到宣泄口了?自残还是什么的?” 我:“去,没那么疯狂,很简单,四个字:一了百了。” 她狐疑的看着我。 (受字数限制,本篇未完待续) 我:“干嘛?看我干吗?” 她:“我怎么觉得这更疯狂啊?你不要吓唬我。” 我:“我还是直接说明白吧。死,就能解决那些问题。但是跟你想的不一样。” 她:“你怎么刚才好好的现在不正常了?” 我:“你没明白,死这个概念太复杂了,我用了其中一种而已。也算是自我暗示的。每天睡前,我都会告诉自己:我即将死了,但是明天会重新出生的。” 她:“明白了,真的可以那样吗?” 我:“不知道对别人是不是管用,但我很接受自己的这种暗示。每天早上,我都是新生,一切都是过去式了。虽然会有记忆,但那种状态只是一种时间旅行的状态,重点在于:旅行。就象出去旅游,心里明白总要回家的,这样思维上的死结很快就解开了,就是说跳出来了。每当面对一个新患者的时候,我总是尽可能的全身心去接受,全身心的融入,尽可能谦卑,尽可能的让对方放大自己的空间,我可以背负着全部。但是当晚,我死了,我卸下了全部。比方说情感方面卸下了,而那些观点和知识作为资料收起来,就象人体内的淋巴系统一样,病毒碎片收集起来,增加了免疫力。其实电脑杀毒软件不就是那个原理吗?我也借用了,借用在思维上。不是我多强大,而是我学会了一种状态,用精神上的仿生淋巴系统来自我保护。” 她:“……朝生暮死……” 我:“嗯,就是这样的。” 她:“原来如此……” |
|
|
82楼#
发布于:2010-12-17 12:19
我:“所以我再强调一遍:要看本质。本质上我要的是:找到我想知道的。如果那部分只是资料,我很乐意收起来,但是我知道那是资料。而不是答案。就像一个计算过程,那只是过程。”
她:“你到底算感性呢?还是算理智呢?你的感性是动力,但是你全程理性操控的状态。” 我:“没那么严格的划分吧?就跟唯物和唯心似得,其实本身不冲突,各自解释各自的。大多数人都是唯心唯物并存的态度。一部分在唯物基础上,另一部分在唯心基础上。” 她:“这个我同意,唯物和唯心本来就不是对立的,不清楚为什么有人为这个弄得你死我活的。” 我:“对啊,要接受不同于自己的存在啊……对了你说我控制欲太大,我这不接受了不同于自己的存在吗?” 她抬头扬起眉看着我:“你清楚我说的是两回事儿!我觉得你算精神病人了,还是甲级的那种。” 我笑:“怎么个意思?还带传染的?” 她:“别往外择自己啊你,传染?你那不是被动的传染,你那是蛊惑了都。” 我:“可我的确是不知不觉中……” 她笑了:“算了吧你,我还是比较了解你的,某位同志。” 我:“我该感激你对我的了解吗?” 她:“你把自己也划归一个案例吧?挺有特点的,属于特自以为是那种。” 我:“嗯?好主意!” 她反应了一下:“你不是打算真的这么做吧?” 我的确做了,你看到了?我相信你一直在看。至于所谓的隐私问题,我不觉得这算是隐私,没啥可藏着的,而且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的想法、一样的思维方式,甚至也做了。但是我选择说出来,这也不是什么八卦猛料,没什么不能曝的。 至于别人怎么看,我都接受,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啊,承认不同于自己的存在,这个很重要。关于我的承受能力问题,其实不是问题。在每天早上出生,就做好准备了,准备好接受那些不同的世界,。每天晚上我死掉,结束了那些,收取我所需要的,储存。 我就是这样,朝生暮死的面对每一天。 是啊,每一天。 第三十四篇《关于预见未来》 虽然他穿着束身衣,但是真的坐在他面前,我还是有点儿紧张。因为被人告诫患者有严重的狂躁倾向,还是发病不规律的那种。 我看着他的束身衣:“好像有点儿紧吧?” 他:“没事儿,喜欢了,我主动要求的,怕吓着别人。” 我茫然点了下头:“哦……。” 他非常直接:“我可以预知未来,但是,我没办法判断什么是线索。” 很突然的听了这么一句我楞了下,赶紧低头翻看他的资料:“怎么个意思?未来?没有这部分啊……” 抬头的瞬间我注意到他轻微扬了下唇角。 这位患者原职公务员,大约三十岁上下。留意观察会发现他脸部的线条清晰、硬朗。不过眼神里流露出疲惫和不安——看上去就像思想斗争了很久那种状态。实际上据说他才睡醒一个多小时。 他再次强调:“我能预见未来。” 我:“算命还是星相?” 他:“不,很直接的预见,可是,发生前我不知道那是什么。” |
|
|
83楼#
发布于:2010-12-17 12:19
我:“什么?”
他不安的舔了下嘴唇:“举个例吧:9.11,美国那个,知道吗?” 我:“知道,那个怎么了?” 他:“9.11发生前几天,我不知道为什么搜了很多世贸双子大厦的资料。其实没正经看,但是搜了很多。” 我:“巧合吧?如果做个统计,可能全球会有几十万人都那么做过——无意识的。” 他:“那只是一个例子,一个你知道的例子,其他的还有很多。” 我:“是吗?说说看。” 他:“我在超市莫名的买了一个杯子,样子和家里的一样,我甚至不知道为什么买,几天后,旧的杯子被摔碎了;有时候我会挑特定某个艺人的作品看,其实并不怎么喜欢看,只是纯粹的打发时间,也没多想,几天后,那个艺人会死掉或者出事儿;我在整理东西的时候,可能会把某一件根本没用处的东西特地留在手边,几天后一个突发事件肯定就用上了;我突然想起某个朋友或者想起和他有关的一些事情,而被想的那个人,很快就会和我联系,不超过5天;或者我无意识的看到某个建筑,我想象它被火烧的样子,几天后,那栋建筑就会失火……这类事情发生过太多了。而且,这种预感最初是从梦里延伸出来的。” 我:“呃……梦见将发生的事情?” 他:“对,在即将发生的前几分钟。” 我:“我没懂。” 他:“我在梦里梦到电话响,然后不管什么时候,都会醒,跟着电话就真的响了。衔接的速度很快,对方甚至不相信我半分钟前还在睡觉。” 我:“只是针对电话吗?” 他:“不,任何会吵醒的我的东西。实际上任何能吵醒我的东西或者事情,都没办法吵醒我,因为我会提前半分钟左右醒来。” 我:“不需要闹钟……或者说,间接的需要闹钟?” 他:“是的,包括别人叫我起床或者有人来敲门。” 我:“从什么时候起这样的?” 他:“记不清了,小的时候就是这样。而且,原本还只限于梦里,但是从几年前开始,已经延续到现实了,虽然我不能预知会发生什么。” 我:“懂了,就是说直到真的发生了,你才想起来曾经做过的、想象过的那些原来不是无意义的。” 他:“就是这样,没梦里那么具体。” 我:“你跟医生说过吗?好像没有吧?资料上……” 他:“我和第一个医生说过,看他的表情我就明白了,跟他说这些没用的。” 我:“那你为什么又对我说了?” 他:“你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医生,你甚至不是医院的人。” 我:“你怎么知道的?” 他:“我并不知道,不过,几天前我已经想好了,我会对相信这些的人说出来我能预见未来。甚至把我要说的在心里预演了一遍。” 我觉得有点儿不安。 他:“当你坐到我面前的时候,我就知道那天不是我瞎想了,也是个预见。” 我:“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知道这么问很蠢,但还是忍不住问。 他:“如果知道就好了,那种情况不是每天发生,有时候一个月不见得有一次,有时候一周内连续几件事情,弄得我疑神疑鬼的。” 我:“呃……你还记得你狂躁的时候是怎么回事儿吗?” 他:“一部分。” 我:“问一句比较离谱的话:那是你吗?” 他:“是我,我没有分裂症状。” 我:“那么,你预见未来和你狂躁有关系吗?” 他有些不耐烦:“也许吧?我不确定,可能那些不是我的幻觉,是真的信息。” 我:“真的信息?” 他看了我一会儿:“没准什么时候,很突然的就发生了。一下子,很多很多信息从我面前流过,但是是杂乱的,没有任何规律。或者我看不出有什么规律……那些信息有文字,有单词,还有不认识的符号,还有零星的图片,混杂在一起扑面而来,我觉得一些能看懂,但是捕捉不到,太快了!” 我:“你是想说那就是你狂躁的成因吗?” 他:“也许吧,我想抓住其中一些,抓不住。” 我:“等等我打断一下,你知道你狂躁后的表现吗?” 他:“不是抓人吗?” 我:“不仅仅是,好像你要撕裂对方似得,而且……” 他:“而且什么?” 我犹豫了几秒钟:“像个野兽的状态。” 他愣了一下:“原来是这样……我记忆中是抓住别人说那些我看到的信息……太破碎了,我记不清了。” (受字数限制,本篇未完待续) 我:“你所说的那种很多信息状态,是不是跟你现实中预见未来的起始时间一致?” 他认真的想:“应该是吧?具体的想不起来。最初还对自己强调那是巧合,但是太多事情发生后,没办法说服自己那是巧合了。” 我:“而且你也没办法证明给别人看。” 他:“是这样,有一阵我真的是疑神疑鬼的。你能想象那种状态吗?对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迷惑的,有的时候甚至觉得所有事情都是一种对未来的预见,可是没办法确定。越是这样,越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总有一些不经意的事情发生,让我再次确定:又是一次预见。” 我:“假设那真的是巧合呢?” 他:“我已经排除了。因为一而再、再而三的就不会叫巧合了。没有那么凑巧的事情会发生很多次。” 我:“我想想看,是不是你无意识的捕捉到了那些经过你眼前的各种信息,所以你才那么做?我指你的预见行为。” 他:“也许吧。但是他们说我催眠后讲了很多别人听不懂的东西,据说是杂乱无章。” 他已经想到催眠了,这让我有点儿诧异。 我:“嗯,录音我听了,的确是那样,医生没骗你。” 他:“嗯,我觉得有些事情,想通了一些。” 我:“哪方面的?” 他:“也许我们都能遇见很多事情的发生,但是发生的事情太小了,有些是陌生人的,也就没办法确定。” |
|
|
84楼#
发布于:2010-12-17 12:19
我:“你是说每个人都能预见一些事情的未来走向,但是因为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未来,也就没办法知道其实那是预见未来?”
他:“对。” 我:“但是别人不做那种梦,也没有什么信息流过眼前啊。” 他:“也许他们有别的方式呢?” 我:“嗯……你看,是这样:如果你说这是个例,我可能会相信。但是如果说这属于普遍现象,我觉得至少还缺调查依据。” 他:“你说的一点儿没错,但是谁会做这种调查呢?谁能知道很多事情的关联呢?也许我的每一个想法,其实都是会在未来几天真实发生的事情。但是那件事情不发生在我身边,发生在美国,发生在澳洲,发生在英国,我也就没办法知道。而且那件事情要是很小呢?不可能把每个人发生的每件事情都记录吧?即便记录了,也不可能都汇集到一起再从浩如烟海的那些想法中找到预见吧?如果那种预见是随机的,那么同样一个人的未来几天,分布在全球的十几个人各自预见了一部分,那怎么办?” 我努力把思维拉回自己的逻辑里:“可以那么假设,但是没正式确定的话,只能是假设。还有就是,你对这个问题想的太多了。你不这么觉得吗?” 他:“我承认,但是这个问题不是困扰我的根本。换句话说:我不是因为能预见未来才进精神病院的,我是因为狂躁。我狂躁的原因是那些信息。这么说吧,没有那些信息,我无所谓,预见就预见了,不关我的事。但是那些信息在出现的时候,我凭直觉知道那些很重要,虽然我可以无视,但是它们毕竟出现了,我就想捕捉到一些,却又没可能,但总是会出现。如果你是我,你难道不想抓住未来吗?你难道不会去在意那些吗?你难道没有捕捉的想法吗?可最终你发现自己根本来不及看清那些的时候,你会不会发狂?” 我很严肃的看着他,同时也在很严肃的想这个问题。 他:“人从古至今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企图预知未来,占卜,星相,面相,手相,甚至通过杯底的咖啡渍、茶渍痕迹,但是没有一种明确的方法,没有一种可靠的手段。而我突然有了这样的信息在眼前,但是太快,太多,超出了我的收集能力,我只能疯狂了,对于我在疯人院,我接受,但是我没一点儿办法。也许那个信息状态就不该让我得到,让一个聪明人拿去吧,放在我身上,不是浪费,而是折磨。” 我在他眼里看到的是无奈、焦虑、疲惫。 那天下午我把录音给我的朋友——也是这位患者的主治医生听了。看着他做备份的时候,我问他对这些怎么看,是否应该相信,他的态度让我很崩溃,他说他信。 我问他如果作为一个医生都去相信这种事情,那我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的朋友想了想,说我应该自己判断。 我必须承认,这个回答让我痛苦了好久。 未来是个不定数,如果再套上非线性动力学的话,会牵扯的更多,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依旧没有头绪。我甚至还自己想过如果是我,能不能捕捉到流过眼前的那些信息?老实说,我这人胆子不算小,但是让我选择的话,最多我也就选择在电话响起的前半分钟醒来。更多的我没办法承受了。 这时候我突然觉得,也许当个先知,可能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只是让人备受折磨的惩罚。 第三十五篇《行尸走肉》 他焦急的看着我:“你这样怎么行?” 我:“我?什么不行了?你是不是感情上受打击了?” 他:“你的牵挂太多了,断不了尘缘啊!这样会犯大错的!” 我:“哎?大错?” 他:“你有没有那种感觉:太多事情牵挂,太多事情放不开了?不是心情或者情绪问题,而是你太舍弃不下家人、朋友那些尘缘了。” 我:“哦……你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他:“我很好,我最近经常在一个很有名的寺院听那些高僧解经。” 我:“那是你的宗教信仰?” 他:“对,我一直很虔诚,吃斋。” 我看着他那张清瘦的脸,有点儿无奈。 他:“我从小就信,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家人带我去寺庙求,回来慢慢就好多了。从那儿以后我觉得寺院很亲近,所以越来越向往。” 我:“你是出家还俗的?” 他:“不是,但是我这些年不管做什么都是一心向佛的,很虔诚。而且前不久才开悟。” 我:“这么多年都没事儿,怎么最近就出问题了呢?” 他:“你不懂,开悟是个境界。我原先总是觉得心里不清净,但是最初问题在哪儿我也说不清,后来我慢慢发现了。” 我:“发现什么了?” 他:“我发现我的问题是在断不了尘缘上。” |
|
|
85楼#
发布于:2010-12-17 12:19
我:“于是?”
他:“于是我就开始找那些高僧帮我讲解,帮我断开尘缘。” 我:“不好意思,我对那些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想问问你为什么不干脆出家呢?” 他有点儿鄙视的看着我:“我这么修行一样的。” 我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但是又看不出来哪儿不对劲。 我:“哦,可能吧……那么你听了那些后,有新想法了?” 他:“对,我更坚定了!我开始试着用我知道的那些解释一切事情,而且还用到我的行为当中,劝人向善啊,给人解惑啊,放生啊,我都在做。” 我:“哦,这算做善事了对吧?” 看得出他有点儿兴奋:“对,这些都是好事,所以要做。而且对于那些外教邪论,我都去找他们辩,我看不惯那种人,邪魔!” 我:“你不觉得你有点儿偏激吗?宗教信仰信不信是自己的事情,你那么做可能会适得其反的。” 他:“我那是为了他们好!我做的都是好事!好事他们都不认可,分不清善恶了,这样下去怎么得了?都这样那不就是末世相了吗?” 我隐约知道问题在哪儿了:“我给你说个事儿吧?关于我遇到的一个和尚,可能你听了会有用。” 他兴致盎然:“好,我喜欢听这些,看来你也有佛缘。” 我:“有没有先放在一边,我先说吧。” 他:“好。” 我:“记得大约小学4、5年级的时候,某天放学回家走到我们院的小门口,看见一个和尚。那个年代,没那么多骗子冒充出家人四处要钱的,而且和尚基本都待在寺院里,外面很少见。” 他:“对,现在都被那些骗子败坏了。” 我:“嗯……那个和尚就坐在路边,看样子在休息,旁边有个不大的行李卷。我当时觉得很新鲜,就凑近看看。他看到我,只是微笑了一下,然后很坦然的问我能不能施舍点儿吃的给他。我特兴奋,因为化缘这种事情,一直以为《西游记》里才有,所以特激动的跑回家,拿盘子端了几个馒头,还找了半天剩菜,但是没有素的。结果拿着半瓶豆腐乳就出来。” 他:“善事啊,善事,我替他谢谢你。” 我:“……等我说完,别急;看得出那个和尚很高兴,站起合十谢,谢过后就吃,但是没动豆腐乳。我问他要不要水,他从身后行李卷里找出一个玻璃罐头瓶子,看样子里面是凉白开,还有半瓶。他还笑着举起来给我看了下。就那么喝水吃干馒头,我就坐在一边看。时不时的跟他闲聊。” 他:“没请他解惑或者帮你看看?” 我:“不好意思,没。他说的都是很普通的内容,没什么特别的,但是那种亲和力真的让人如沐春风,觉得特别舒服。后来我妈下班回来看见了叫我。那个和尚站起身介绍下自己,又掏出一个什么东西给我妈看了,估计是度牒一类的。后来可能我妈也觉得很新鲜,就推着自行车和他闲聊。他说的还是很普通的家常话,没一脸神秘的忽悠什么:大姐你做了善事,小施主很有慧根,我为你们祈福吧,你们都有佛缘……其实也正是这样,至今我对和尚都有好感。后来那个和尚吃了两个馒头,把剩下的还给我。我妈说让他留着,他没多推辞,谢了后很小心的用一块布包好收起来,然后背起行李卷再谢过我们就走了。这是这么个事儿。” 他一脸的惋惜:“真可惜啊,应该是个云游的和尚,你们应该讨教一下的。” 我:“的确没。不过,我不那么看。正是因为他的平和自然,不卑不亢,才让我至今都对和尚很有好感。如果当时他死活拉着我们说些佛法什么的,我也许会排斥。可能你不那么看,但我认为那个和尚是个很了不起的僧人。虽然外表看上去风尘仆仆,因为他的亲近、平和、自然、安详是从骨子里带出来的。那个,装不出来。没而且他也没急赤白脸的说佛法开讲经,动不动什么都往那上套。” 他一脸的坚定:“那人只是小乘,他也就是内修罢了,跟我们不一样。我信奉的是救人济世,不是自己满足就可以了。” (受字数限制,本篇未完待续) 我:“抱歉,我对小乘大乘一类的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不应该强制去灌输。好像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说法吧?” 他:“对啊,就是那样的。直接告诉你这一切都是造化,都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这样。让你先入门后再领悟,不懂就赶紧问。从云游和尚那件事儿来看,我断定你是有佛缘的,只是被你错过了,多可惜啊……我都替你觉得惋惜。但是你不能一错再错了,你得抓住机会啊。你以为象那个和尚那样就是修成了?那可是没法到达极乐净土的,还是脱不了轮回……” 我:“您等等啊,极乐净土那个说法,是指一种心境和状态吧?我记得哪儿看过那么一段:修得的人,不在乎轮回,因为在他们眼里,随便什么地方都是极乐净土……是这么说的吧?” 他:“不完全对,你断不了尘缘,没了却烦恼,你不行善,不去做好事,怎么可能修得呢?” 我:“不是为了快乐行善吗?” 他:“不对不对,要无生死、无牵挂、无悲喜,你必须放下那些才能明白真正的快乐。” 我:“亲情友情爱情呢?” 他:“那些都是假的啊,都是幻相,你对着幻相哭哭笑笑的,有意义吗?” |
|
|
86楼#
发布于:2010-12-17 12:19
我:“你的意思是说,要抛开那些吗?那活着为了什么?”
他:“活在人世就是证明你修的不够!你现在还不回头,还沉迷于其中,早晚魔道会拿了你的心。” 我:“神佛就是这样的?” 他:“对,无喜无悲,清静自然。不去在乎那些,那些都是假的。我说了这么半天你怎么还没明白?” 我:“那么神佛的怜悯呢?” 他:“那是神佛们的无私啊,不是自己达到了就满足了,神佛们会度化众生的。” 我:“实在对不起,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神佛有悲喜,有憎爱,所以才会有眷顾。假设真的有神佛,那么一定是大爱无边,因为神佛们垂怜每一个人。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最最基础的,连那些都不顾,哪儿来的眷顾怜悯?都割舍了?都是幻相?那活着和死了有什么区别?什么事情都用自己痴迷去解释,本身就是恶行。为天,就为天;为地,就为地;为人,就为人。否则就是痴心妄想。” 他有点儿怒了:“这是邪道,你已经走歪了你知道吗?你已经歪曲到妄言的地步了。你断不了尘缘还找了这么多借口,是邪魔入心了吗?你怎么不明白,就算是七宝也是水中的泡沫幻化来的,都是假象啊。你入了劫还沉迷,真可悲。” 我:“也许吧……不过我觉得,你、我其实都是痴而已,你现在还多了个嗔吧?。” 他:“我和你不一样,我是恨铁不成钢!” 我:“是这样吗?” 他:“当然是这样!” 我:“好吧,那就是这样吧。” 我不想再和他纠缠一些问题了,那没意义。 我不清楚到底会不会成、住、坏、空;我也不清楚六道的因果关系。但是如果真的有清凉无碍、妙胜不坏、永享安乐的净土,我想在那里的神佛们一定不会是无情断缘的。否则,那跟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 水中泡沫也好,七宝幻像也好,我只愿带着我这颗心,安静的为人。 第三十六篇《活死人》 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病例,特殊到我想尽办法能单独面对他。终于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和他有了很简短的一次会面。不过,那次会面至今为止都让我觉得很恐怖。因为他真的就像自己说的那样,是个活死人。 刚见到他的时候,吓了一跳。平时见到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肤色,但是不管精神状态或者情绪怎么影响,他的那种肤色我从未从活人身上见过的。灰暗、沉重、毫无生机,就跟他人一样,死气沉沉的——不是形容,是真的死气沉沉。而且,仅仅是看到他,没办法分辨他的年龄,因为他的肌肉、皮肤,都是一种……嗯……算了我放弃形容了,说不清。 我强迫自己快速镇定下来,而且是鼓起勇气才能直视着他的眼睛。为什么?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见过死人的眼睛。人死后,角膜会有自溶现象,看上去眼睛是浑浊的,而且没有灵性,很暗淡,他的眼睛就是那样。有时候我甚至分不清他是否看我,还是在空空的就那么瞪着。 我:“你好。” 他慢慢的摇了摇头:“我不好。” 我注意到他的语速极慢,而且声音压抑的让人喘不过气来。 我:“嗯……那么就算是祝福吧?希望你好。” 他:“我已经死了,有什么希望的。” 我:“怎么可能呢,你还会动,还会说话,还会走路啊。” 他依旧缓缓的语速:“那也不能代表我还活着。” 我:“呃……你从什么时候起有这种感觉的?” 他:“我忘记了。” |
|
|
87楼#
发布于:2010-12-17 12:20
我:“忘记自己怎么死的?”
这个问题似乎很诡异。 他:“好多事情我已经记不起来,也许就是从记不起来那时候开始的吧,我就死了。” 我:“你的意思是你死了很久才发现的?” 他缓缓的点了点头。 我突然闻到一股怪味,是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我分不清那是什么,但是很……我没办法形容,也许是尸体的味道,我不确定,因为我不知道尸体是什么味道。但是这很恐怖。 我:“仅仅是记不清了,不代表死亡吧?” 他:“那什么代表死亡?” 我:“肌体、大脑都丧失机能了……” 他:“我可能只有大脑还活着一点儿,其他的部位,都死了很久了。” 我:“身体僵硬?” 他缓缓的摇头:“我夜里没办法睡,因为蛆虫都在我体内吃我,很疼,很痒。所以我只能在白天睡一会儿。白天它们会在我的身体里爬,但是好过咬我。” 我:“是一种心理问题带来的失眠吧?” 他呆滞的抬了下头,似乎在想:“是吗?我记不清了。但是医生没办法治疗我。” 我:“你的家人……” 他缓慢的打断我:“离婚了。” 我:“哦,对不起,这个我不知道。” 他:“没什么,我已经死了。” 我“嗯……是这样,我知道你可能面对很多医生说了很多次了,还有那些专家组,但是我还是希望你能再说一次。如果可以的话,把你记得的试着告诉我一些,可以吗?如果你觉得说了很多次已经烦了,那么我们就说点儿别的。” 他瞪着空洞的眼睛愣了一会儿,我猜他是在看着我。 他:“好的,我不记得专家组问过我一些什么了。” 我:“他们也许问病理和心理方面的,我想问的是生活方面的。” 他:“好吧。我夜里没办法睡着,因为那些蛆虫在我身体里吃我,我有时候会想办法捉住一些……剖开后血不是很多,可是却找不到虫子,我能感觉到就在那里,但是看不到。” 我确认了下资料:关于患者自残部分。 我:“不疼吗?” 他:“不怎么疼,大多数时候没有感觉。除了虫子吃我。” 我:“你的味觉和视觉问题,能说下吗?” 他:“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了,我吃东西的时候发现没有味道了,放很多调味,放很多盐进去还是没有味道。盐对我来说,只是沙子一样的东西。看东西也没有色彩,可能是很久就这样了,最近才注意到的。” 我:“试过很辣的辣椒吗?” 他:“一点味道也没有。” 我记得朋友说过,患者当着专家组的面,面无表情的缓缓吃掉了一整瓶辣椒酱,而且之后的口腔检查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口腔和食道黏膜没有任何红肿现象。更别说胃溃疡了。额外一提:患者消化不好,肠胃蠕动不正常,吃下去的东西,4个小时后检查基本没消化。 我:“嗯,我知道你吃辣椒酱的事儿;那么视觉呢?是看什么都是黑白的?” 他:“不是黑白的,都是灰色的。在不亮地方我甚至分不清轮廓。” 我:“可是检查后说你两种视觉细胞和角膜都很正常。” 他:“我不知道。我记得医院也没检查出来我为什么不会生病。” 患者大约三年没有被感染过任何传染疾病,感冒,发烧,都没有过。而且对高温、低温反应极为迟钝。这么说吧:他可以不动声色的让你烧他的皮肤,而同时心率几乎没变化。不过,烧伤部分自愈的速度很慢,很慢很慢。 我:“在这之前,你的生活都还好吗?” |
|
|
88楼#
发布于:2010-12-17 12:20
他又缓缓的抬起头想了一会儿:“好像很好吧?我记不清太多。想起原来,就像做过的梦一样,只记得一部分。”
我:“你还记得你是做什么的吗?” 他慢慢的抬起手挠了挠头,我看到大把的头发随之落下来。那个场景让人不寒而慄。 他:“好像是个机械工程师。” (受字数限制,本篇未完待续) 这时候门开了,朋友示意我必须结束了。 我在朋友的办公室还觉得自己身上有那股味道。 朋友:“满意了?缠了这么久终于见到了。” 我有点儿惊魂未定:“我觉得他真的是死人,不开玩笑。” 朋友:“我也这么看。” 我:“你还有别的这种病例吗?” 朋友:“没有,这是我唯一见过的,也是唯一知道的,也是唯一确定的。是很少见。” 我:“他挠头的时候,大把的头发掉下来。” 朋友:“你看过他后脑就知道,有一个疤,那是整块头皮掉下来的,但是没流血。” 我:“确诊了吗?” 朋友:“基本确定了,专家组的意见比较统一,可能是心理上受了什么打击,所有的肌体都受到了自己心理暗示,结果就产生了那些状态:皮肤局部坏死,内脏功能衰退,视力退化,消化不良……” 我:“他说的那些蛆虫呢?” 朋友耸了下肩:“没人见到过。” 我:“可是他身上的气味……” 朋友:“你是说你现在身上带的味道吧?是尸臭的味道,回家洗个澡吧,衣服多泡泡。” 我:“我不理解你为什么这么镇定,难道这一切不奇怪吗?” 朋友好奇的看着我:“我为什么要奇怪?我见过很多患者,有更奇怪更无法解释的。目前对他的重视是因为之前没有过这种记载,也就仅此而已。而且你可能不了解,人心理产生的自我暗示有多大效果,我觉得他的情况虽然特殊,但是并不是什么奇特的或者超自然的。你……是不是最近接触患者太多了?要不给你安排个诊疗?” 我看着朋友在笑,可是我却笑不出,说不清有什么东西始终压在心上。 不到一年,我当时的不安被证实了。 有天晚上我那个朋友打电话给我,劈头就问我还记不记得活死人那个患者了。我说记得。 朋友:“那个患者真的不是一般的患者,而且,好像最开始的判断失误了。” 我很平静:“你别激动,怎么回事儿?” 朋友:“后来患者接受的都是心理治疗,一年多了,没任何进展,现在出新问题了,我跟院里的同事下午参加的病例诊疗组,明天我发照片给你,你看了就知道了。” 我:“我周末去找你吧,回的来吗?” 周末我见到了朋友,照片也看了。 我:“怎么解释?” 朋友无奈的摇头:“不知道,没有解释。” 我:“那是铁丝吧?” 朋友:“准确的说应该是铅丝。” 我:“人体内怎么会长出铅丝呢?” 朋友:“我看了都快疯了,不止是我,好多临床多年的老专家都快疯了。” 我重新看了下照片,患者的肚子,小腿,小臂部位,从皮肤下面伸出一些弯弯曲曲的铅丝,最粗的大约有铅笔芯那么粗,细的像个线头。长出铅丝的表皮有略微的红肿。除了那几个区域,别的地方没长。 我:“人体内的铅,有那么多吗?” 朋友:“没有,仔细对照了他的饮食,甚至当地医院可以管制他的饮食,还是一样。这是已经是超出任何解释的现象了。” 我:“患者感觉疼吗?” 朋友:“拔会疼,剪断不疼。” 我:“就在皮下开始生长?有组织部分的检查吗?” 朋友:“从真皮层下面开始生长,是一些细胞高度集聚。但是怎么就变成铅丝了不知道。还有,神经末梢也融合进去,但是最后变成铅丝了。化验了,没原因。” 我:“那是真的铅丝?” |
|
|
89楼#
发布于:2010-12-17 12:20
朋友坚定的点了下头:“是真的铅丝。” 到上个月为止,患者还在世,但是体质已经接近衰退极限了。那些铅丝还在生长,至今没查到原因以及合理的解释。 而且我要说明一下:这个,是真的。 本来我想写些例如“事实永远都会比最恐怖的小说更恐怖,比最科幻的作品更科幻”一类的话作为结尾,但是写到这里,我发现我不知道该怎么结束这篇了。 当我们很严肃的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却和我们开着玩笑;当我们为了自身的进步和创造而欢呼的时候,自然界却变出新的花样来嘲弄我们的无知;当我们每掌握一门新技术的时候,科学总会有拉开另一个陌生领域的帷幕。这一切好像一个永无止境的梦一样,没有最离奇的,只有更离奇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很理解那些对于宗教狂热的人们,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克服对未知的恐怖。然后在度过了平稳的2万5千多天后,终于可以闭上眼,告诉自己:这一生平和的结束了。 不过,我相信很多人依旧和我一样,平静的生活着,却警惕的准备着面对那些匪夷所思的现实。不仅仅是那句我喜欢的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更是因为这个世界的未知,是存在的,不管你是不是认可,是不是无视,它们依旧存在着,毫不受影响。然后在你最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告诉你:“我,来了。” 第三十七篇《角度问题》 她:“问题在于我们成年后都想复杂了。” 我:“很正常啊?” 她:“不,这个说起来很悖论。你看,成年人用自己的态度去教育孩子,但是教育孩子什么呢?长大之后的事情对吧?那么孩子能不能接受?或者成人表达的时候能不能说明白?万一表达错了呢?万一理解错了呢?那么接受知识的孩子会被影响一生啊。可是,问题又回来了:到底什么是正确的?” 我:“现在有这么多儿童教育的……” 她:“等一下啊,说个我自己的观点。” 我:“嗯。” 她:“绝大多数从事儿童教育的人,并不懂孩子。需要举例吗?” 我:“很需要。” 她:“好,我们就举例:我看过一些给孩子看到文章,例如说早上出门吧,会用孩子的口气去说:天空很蓝,朝阳很美,树木青翠,空气新鲜,诸如此类,对不对?” 我:“是这样,这是表示孩子的纯洁。” 她微笑:“那我来告诉你我知道的吧。就早上出门看什么的问题,我问过不下100个孩子。你知道孩子都在看什么吗?” 我:“不是刚才那些吗?” 她:“绝对不是。他们的身高没我们高,也就没兴趣看那么多、那么远、那么宏观。他们比我们更靠近地面,地面才是最吸引他们的。他们会看虫子;会注意走路踢起来的石头;会留意积水的倒影;会看到埋在土里一半的硬币;会认真的研究什么时候踩下去才会发出踩雪特有的咯吱声;他们会观察脚下方砖的花纹……他们注意的太多了,但是没几个仰头看天、看朝阳、说空气新鲜的。” 我:“你的意思是说很多孩子读物其实那是成年人角度看的?” 她:“是这样,我们看这种文字,会觉得很新鲜,而孩子看着会觉得很无聊。孩子很聪明,但是他们不大会表达,他们只能直接反应为:没兴趣。” 我:“你从什么时候起留意孩子的态度的?” 她:“4年前吧?大概是。那是跟我哥和嫂子去逛商场,小外甥一直在闹,就是不愿意在商场。开始我觉得他是想干别的,后来发现不是。就在我蹲下去给他系鞋带的时候,我环视了四周才发现,在孩子眼里,商场一点儿都不好玩儿。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腿,鞋子,裤子,很没意思。” 我:“所以……” 她:“所以我才明白,我已经忘了小时候的那些看法了。” 我:“所以你也就是现在这种生活方式。” 她点了点头。 她的家布置的像个孩子的房间,到处都是那些色彩鲜艳的装饰,所有的家具都是圆边圆角的,天花板上有荧光点,如果关了灯会显现出银河——这个她给我演示过了。连给我喝水的杯子都是卡通人物形象。最有意思的是她的电脑桌,在一个小帐篷里,而帐篷外面装饰的像个草坡,上面还有野生动物…… 她:“其实我们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本身就有点儿问题的,但是没人发现。” 我:“还得举例。” 她笑了下:“你留意过过超市那种牛肉干或者防腐包装的香肠吗?还有外面卖的那种很辣的鸭脖子什么的。” 我:“见过,那个怎么不正常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