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ncojw
江湖少侠
江湖少侠
  • UID38927
  • 注册日期2016-06-30
  • 最后登录2016-11-28
  • 粉丝0
  • 关注0
  • 发帖数78
  • 个人主页
  • 来自
  • QQ
  • 生日0-0-0
  • 家乡
  • 铜币166枚
  • 威望448点
  • 银元0个
阅读:69回复:0

白鹿书院——周应合对中国方志学的贡献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6-07-10 09:44

白鹿书院——周应合对中国方志学的贡献
  

  周应合对中国方志学的贡献

  ——郭国胜

  

  

    

    

  周应合,原名弥厚,南宋江南西路隆兴府武宁县(今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人,淳佑十年(1250)进士,廷见时理宗赐名应合。周应合出生官宦世家,一门以文显世,家学源长,应合沉浸日深,耳濡目染,勤奋好学,遂成时儒。周应合中进士后,历任江陵府教授、实录院修撰,曾主编《江陵志》,景定年间又奉敕主编《建康志》。在修志实践中,周应合广泛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和理论成果,大量搜集当时的社会资料,大胆创新,为中国方志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地方志书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方志学就是关于地方志的学说。地方杭州权威白癜风医院志非形成于一朝一夕,也非起源于一部著作,是长期集各种因素的结果。方志的名称起源于先秦,最早见于《周官》,其“地官司徒”记载:“诵训,掌道方志。”即“诵训”的职责是掌管天下方志,为君主提供国情资料。汉代有上计制度,略相当于现在的地方综合年鉴。魏晋南北朝时地记最为发达。隋唐五代时期则普修图经。汉代郑玄又说:“志,记也。谓若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梼杌》。”这些都是各诸侯国的史书,郑玄把它们也列入地方志范畴。宋以前,地方志是为广义的方志,多数表现为地理书,少量为史书。宋代“荟萃以上各体成为方志”,兼采史、地,容纳经济、艺文等综合性内容,体例格局逐渐定型,成为狭义的、今天通常意义上的方志。宋代是方志体例的承前启后时期,是方志发展史上重要转折点。清代学者郭嵩焘说:“地志体例,经始于北宋,至南宋而始备。”历经元、明、清、民国及现在,虽然有所发展,但终究没有改变大体格局。今天,地方志被称作“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在编修宗旨、内容、思想观念、体例等方面都渐次成熟。在地方志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由量变到质变的重要时刻,周应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做了许多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有意义的开创性工作。

  一、对志书编修程序的创新

  宋代之前广义的方志多是图经、地记,记地、记人、记物,各为专书,史、地参杂,性质不同,编修程序五花八门,标准质量良莠不齐。宋代定型为狭义的、现在通常意义上的志书,亟需一套规范的编修程序以保证志书质量。南宋景定年间,周应合奉敕主编《建康志》,首度提出了一套具体的志书编修程序。他在景定《建康志》“修志本末”中说:“一曰定凡例,二曰分任事,三曰广搜访,四曰详参订。”

  1、定凡例。

  凡例,语出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发凡以言例”,即发凡起例之意。凡,指凡要,例,指科条,合在一起指一部著作的编写规则。后世把规定著作内容、编纂体例的文字说明称作凡例。宋代,志书已基本走出公文范畴,具备了著作性质,需要定凡例,而周应合正是最早倡导在志书卷首设置凡例的方志学家之一。他在景定《建康志》“修志本末”中确定该志书的凡例:采用史书体,全书分图、表、志、传等体裁,“传之后为拾遗,图之后为地名辩。”,“凡图、表、志、传卷首,各为一序。”基本奠定了现代地方志书的体例框架。

  2、分任事。

  宋代地方志书已成为与公文写作、文学创作、新闻报道都相类似但又各不相同的新的著作类型,需要编纂者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知识结构和秉笔直书的胆识,以往俗吏修志已难胜任,开始演变成专家修志模式。马光祖在谈到选择周应合主纂景定《建康志》时说:“有幕客周应合,博物洽闻,学力充赡,旧尝为《江陵志》,纪载有法,乃以是属之。”周应合不但是专家修志的身体力行者,更是积极推行者,他“请官十员,招士友数人入局,同共商榷,分项修纂。”开创了专家团队修志的新模式。今天,我们国家确定的修志体制是:“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专家参与,地方志机构组织实施。”就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3、广搜访。

  资料是志书的生命所在,资料的多寡与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志书质量的高低。周应合把搜集、考证资料确定杭州知名白癜风医院为修志事业中一个关键步骤予以详细规定:“凡自古及今,有一事一物,一诗一文,得于记闻,当入图经者,不以早晚,不以多寡,各随所得,批报本局,以凭类聚考订增修。”即搜集、筛选资料工作不仅在动笔之前,在写成初稿和修改过程中亦不可停止,是一项贯穿修志全过程的极其重要的工作。

  4、详参订。

  志书成于众人之手,内容包罗万象,经由总纂而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就非常重要。周应合强调:“每卷修成初稿,各以紫袋封传诸幕,悉求是正,其未当者与未尽者,各请批注行间,以凭删修。次稿再以紫袋传呈如初,俟定本纳呈均览,仰求笔削。然后付之锓梓。”即志书由各个编辑分部类编纂,总纂成初稿后交换审稿;二稿再交换审阅;终审稿则全部编辑都要通览;最后再付梓印刷。现在的志书编修流程也就是如此了。

  周应合是较早注意地方志编纂方法并将其上升为理论的人,他提出的这四步程序,既符合修志实践,又具有科学性,是他对方志编纂学的一个突出贡献。

  二、对方志体例的创新

  方志体例是地方志书的编写规范格式,用以保证志稿的规格整齐和内容层次分明,也就是组织归纳材料的形式和编纂方法。张国淦说:“方志之书,至赵宋而体例始备。”宋代方志已由“分别单行,各自为书”的形式,发展为繁多门类“汇于一编”的形式,志书各种不同的体式类型也已确定下来,主要有:平列体、纲目体、纪传体、古今对照体、州后附县体5种,其中纪传体便是由周应合首创。

  纪传体志书是仿纪传体史书的体例,以纪、传、表、志、杂以考、录、谱、略等体裁分部类,其下又设子目的结构方式。现知最早采用这种体式的志书是周应合所纂的《江陵志》。马光祖称赞《江陵志》“图辨表志,粲然有伦。”他说:“应合昨修《江陵志》,为图二十,附之以辨,其次为表,为志,为传,为拾遗。”马光祖因此聘请周应合主编《建康志》。南宋景定二年(1261),《建康志》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典型的纪传体志书。全书共50卷,以留都录居首,其次为建康图、地名辨,其次为建康表,其次为疆域志、山川志、城阙志、官守志、儒学志、文籍志、武卫志、田赋志、风土志、祠祀志,其次为古今人表、正学传、孝悌传、节义传、忠勋传、直臣传、治行传、耆旧传、隐德传、儒雅传、贞女传,最后为拾遗。其中“表之纬为四:曰时,年月甲子;曰地,疆土分合,都邑更改;曰人,牧守更代,官制因革;曰事,著成败得失之迹,以寓劝戒。”志中子目多少不等,古今记咏各附于所记述内容之下。“凡图、表、志、传卷首,各为一序。”其书以图、表、志、传、录、序、辨7种体裁,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综核精博,分门缀类,条理清晰”。清代方志学家孙星衍称:“《建康志》体例最佳。”

  宋代定型的5种志书体例,数周应杭州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合创立的纪传体生命力最强,后世仿效者最多,如元代张铉纂至正《金陵新志》时,“略依景定辛酉周应合所修凡例,首为图考,以著山川郡邑,形势所依;次述通纪,以见历代因革,古今大要;中为表、志、谱、传,所以极天人之际,究典章文物之规;终以摭遗论辨,所以综言行得失之微,备一书之旨。”直到今天,我们修志的五大部类结构方式,也是渊源于此。

  南宋度宗时,朝庭征周应合为御史。其时贾似道“擅权自恣,国事日非”,周应合思虑:“人臣事君,知无不言,虽处嫌疑,罔敢隐避。”未上任即上书劾贾似道昏庸误国,乞正其罪。《劾贾似道疏》是历史上一篇著名的散文,言辞恳切,议论激越,作者文采、气节轰动一时,其清得到世人的尊重。周应合为此被一贬再贬,初谪饶州通判,复贬为华州云台观使。于是负气辞官,隐居故里,在武宁县鹤溪筑园而居,人称“溪园先生”,又号“洪崖处士”。贾似道事败伏诛后,朝庭征周应合为直贤院学士,未赴而卒。著有《洪崖集》、《溪园集》,可惜均已失传,唯景定《建康志》流传至今,作为方志学的范本,被后世修志者奉为圭臬,依为宗法。

    

    

  主要参考书籍:《方志演变概论》(王晓岩著,辽沈书社出版。)、《武宁县志》(武宁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

    
游客

返回顶部